第一部分 历史<br> 第一章 起源<br> 第一节 城邦与世界<br>……我们从孩童时候开始就在心里存有一种美德教育,这种训练对成为一位完满的公民产生一种强烈的渴望,公民知道如何按照正义的要求去统治和被统治。我认为我们应该把这种训练与其他训练区分来看,并且只有它才能配得上“教育”的称号。<br> ——柏拉图<br> 一 古希腊城邦<br> 在有文字记载的整个漫长世界史中很难找到公民的地位。部落人隶属于首领的私人联系,封建陪臣从属于领主的私人结合,臣民归属于君主的个人关系。几千年来这些关系都是非常正常地把各种共同体紧紧纠结在一起的纽带。对一个人的忠诚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也是很容易实施的。甚至在一个诸如发展到17世纪的法国那样的国家里,路易十四仍以他个性化的奉献来致力于成为国家象征的任务:据说,他曾经向巴黎议会(parlement)那些充满政治野心的地方官员们宣称,“朕即国家”;另一方面,公民身份要求具备某种抽象而深谋远虑的逻辑思维能力。一个公民需要理解,他的角色包括地位、忠诚感、职责担当、权利享有,但重要的并不是与作为一个人的联系,而是与一种抽象概念即国家的联系。<br> 接下来的是,很少有人感到奇怪的是,希腊人第一次对公民身份的观念与实残进行了全盘彻底地探讨。因为他们把这种抽象思维的本质性运用与一种信念联系起来,即参与公共生活对于完全而正当地发展人性是至关重要的。当然,希腊人培育出来的概念并不仅仅在欧洲具有影响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因为,可能除了犹太人和巴比伦人的历史之外,在其他任何世界的远古时代甚至都没有证据表明发展出类似这样的观念。用马克斯·韦伯的话来说,“国家公民的观念对于伊斯兰教世界、印度和中国来说都是不得而知的”。<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