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工作的原则
争气不争功
个案
某公司新旧总经理交接典礼,王董事长亲自主持。他循例先说一些旧任张总经理的贡献,肯定其5年任内的改革对公司有很大的助益。
然后介绍新任李总经理的简历,并且推崇他的宝贵经验和出众能力,相信公司在他的主持之下,必定有更为灿烂的未来。
张总经理致词的时候,忽然间好像变成另外一个人,平日的果敢和气魄,顿然消失。
他十分客气地表示,由于过分重视绩效和士气,对于某些同仁,似乎疏于照顾,希望大家体谅他的苦心,多多包涵。
他又表示虽然离开公司,但是仍然在本地任职,以后见面的机会很多,请大家秉持原来的爱护之情,不吝指教。
李总经理是新人,大家对他所知不多。他诚惶诚恐,生怕大家一下子不能够接纳他。致词时尽量镇静而和缓,偶尔添加一些幽默,希望博得大家的好感。
这些情况,各公司、机构大致相同,好像有一定的模式,大家不约而同地说同样的话,采取同样的态度和语气。久而久之,似乎形成一套不成文的公式,非如此不可。
交接典礼的主持人,无论旧任总经理的退休、荣升、迁调或革职,一定要说些赞扬的好话。
分析
1.人嘛,好聚好散。中国人凡事考虑得很长远,而且特别相信“山不转水转”,同时“不是冤家不聚头”,所以主张“要散,就应该好好地散”。
为了好散,我们相信新旧任交接典礼具有很大的功能。不但可以化解彼此的误解,把多年的恩恩怨怨淡化,而且能够减少以后的困扰或纷争,留下以后好见面的宽广余地。
至于能不能达成这些使命,决定于彼此的诚意和用心。特别是主持人的心胸,这时候表现得十分清楚,也影响到典礼的成效。
2.董事长通常会首先感谢旧的总经理,再推介新任,以表示继旧开新的气象,以及不忘本的精神。原有的同仁,心理上比较好受,因为董事长并没有喜新厌旧。卸任的总经理,致词时会比较冷静而客气,不至趁机放炮。说出很多令人下不了台的难听话。新任总经理也比较容易接腔,不必一接任就去选边站,出面支持董事长,为其辩护,令人觉得有备而来,反而不容易加以接纳。
3.张总经理就算再坏,也替公司担任了5年的重要职位,总归有他的贡献,王董事长趁着交接典礼,把它说出来,张总经理的心里会好受得多。
旧任总经理如果是荣升更高的职位,大概就不至于像泄了气的皮球,没有一个地方硬得起来。
他说不定会轻松地用开玩笑的口吻来欢迎新任总经理,并且提示他一些未解决的难题,表示自己有先见,只是未动手而已。
若是退休,多半会感叹韶光易逝,年华老大,因而对大家多多勉励,更感伤地和大家道别。
现在张总经理很明显地与董事会意见不合,被“莫须有”的罪名所套牢,不得不对某些可能让自己难堪的同仁,再三致歉。毕竟英雄不吃眼前亏,何必冒险?
新任总经理如果是旧任的得力干部,受到多年照顾,又力荐新职,对于旧任总经理自是感激不尽。致词时就会极力推崇老总经理的金科玉律,宣称今后“萧规曹随”,还请老总经理一本初衷,多加指导。
李总经理是新人,最担心的是大家对他欢迎与否,所以当前的急务,仅在争取好感,以后种种,留待他日再来计议。
其实,交接典礼总共不过几十分钟,简单隆重,转眼就成为过去。重要的是,交接典礼过后,旧任再好,再有重大贡献,终究要离去。新任再陌生,再摸不着头脑,还是要共处。
于是攻讦既往,歌颂现在。但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以前的伟大处,逐渐褪色,甚至成为不可原谅的过失。现在的所有措施,无非求新求变,而且切中时弊,为全体员工谋取最大的福祉。
4.功没、过存。过去的功劳,一笔勾销。往日的过错,不断地显现。同仁之间,说起过去都摇头,提到眼前就表示有希望。世态炎凉,人间冷暖,在一交一接之后,才明显地流露出来。
王董事长为了支持新任李总经理,不得不对原任张总经理的所作所为,做另一角度的分析。
有意无意,透露自己从被蒙蔽到看清真面目,实在有难言之隐。
聪明的话,加上一句:“不管怎么样,他辛苦了这几年,我还是十分感谢他。”闻者无不动容,更加怀疑张总经理究竟有什么对不起董事长的地方。
张总经理若是传给他的儿子,相信应该不会遭受攻击。相反的,儿子当上总经理,更是以老总经理为荣,处处拿老总经理的话作为重要依据。
这样我们才了解,为什么自古以来,历代皇帝极力要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因为一旦皇位被别人的儿子所占据,便要改朝换代,一切归于幻灭。
张总经理如果力荐自己的亲信来继任,那么他晋升之后,依然可以遥控原来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公司,何乐不为?有势力而不求扩展,哪里能够形成更大的势力网?
不过,儿子也有反叛的可能,亲信更加不保险。
所以儿子也好,不是儿子也好;亲信也好,不是亲信也好,重要的是,要及早培养可以使自己经营理念继续发扬光大的继任者,这才是总经理的主要职责之一。
自己既不要同董事会形同水火,又有能力在自己离职时,推荐舍意的继任人选,这才是真正风光的总经理。
总经理在任内表现良好,且有卓越的贡献,并不表示自己就没有过错。因为同样一支笔,可以倒向东,也可以歪向西,同样一件事,可以说成白的,也可以说成黑的。
往往一件好事,被渲染为不堪入目的坏事;明明一件坏事,却被巧妙地粉饰涂金,变成天下的好事。
总经理在任时的功劳,大家绝口不去提他;所有的过失,尽量加以扩大和丑化,任凭退任总经理三头六臂,也无可奈何!
时势所趋,形势所逼,很容易造成“功没、过存”的结局。中国人很早有见及此,才告诫我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看似消极,其实非常有道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