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1,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劳动力市场挑战.No.11,Labor market challenges in the post-crisis era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16038
  • 作      者:
    蔡昉主编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权威机构·品牌图书·每年新版
  盘点年度资讯·预测时代前程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1》从理论和经验上回答了诸如人口发展趋势如何、劳动力流动出现了哪些新特点、为什么就业压力和民工荒并存、劳动力市场应如何调整以适应未来的挑战、如何保持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城市化为什么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及怎样处理节能减排与扩大就业的关系等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我国面对低生育率调查结果的反应与其他低生育水平国家的情况十分不同。在世界其他地方,低生育率引起了政府和公众的强烈震惊,随之而来便会产生大量的研究和对策。而我国出现很低生育率已经近20年了,却是虽有迷茫但波澜不惊,迟迟无法理解和正视中国人口已经进入低生育率新时期这个事实。这种状况如果继续下去,将会贻误人口决策的战机。
  当前国内的人口研究和宣传仍然偏重于强调人口增长、人口压力,呼吁长期坚持现行生育政策,主张先达到人口零增长再说。总之是认为只要经济发达了人口问题就好办。这种观念对未来严重人口老龄化和急剧人口负增长的巨大挑战和威胁则考虑不足。
  在低生育率时期,外国学者根据各国生育率来计算人口减半时间来反映人口内在的负增长速度。按日本1.33的生育率,其内在人口减半时间将为46年;按中国为1.70的生育率,内在的人口减半时间将为75年。然而,近年中国人口调查的生育率其实与日本的水平差不太多,那么从以上推算结果可知,中国人口的内在减半时间其实会更为短促。
  低生育率时期的人口负增长惯性这个新的重大问题在以往中国人口发展研究中从未得到关注,更未得到研究。人口原理告诉我们,当前的生育水平越低,持续时间越长,虽然可以较快达到人口零增长和较低的总人口峰值,但是所积累的负增长惯性也会更大,因而未来人口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就越大。其实这与借钱还账的成本核算类似,今天值不值得借钱要看未来得还多少账,但是千万不要以为借钱可以不还。人们都知道计划生育成功地在短短30多年中减少了几亿出生,走完了别的国家一二百年的转变进程。然而人们未必了解,正是由于人口转变速度太快,所以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经非常畸形,再继续太低的生育率就意味着未来人口结构将更加畸形,这就意味着将更大的人口负增长惯性刻人了人口结构之中。也就是说,我国现在的低生育率不仅决定近期人口发展,而且也决定了未来近百年的人口发展。所以,不能将视野局限在近三五十年,只顾缩短到达人口零增长的时间和降低未来总人口峰值,还必须将眼界放得更远,高度关注持续的低生育率对未来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有什么影响。
展开
目录
上篇
专题报告一 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一 农民工总体规模
二 外出农民工流向及就业地域分布
三 外出农民工基本特征
四 农民工外出务工收入及居住情况
五 外出农民工权益保障情况
六 小结

专题报告二 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特点及变化
一 外出就业劳动力总量持续增加
二 外出就业劳动力的教育与人口特征
三 外出就业劳动力的区域特征
四 外出就业劳动力的行业分布
五 外出就业劳动力的就业时间
六 务工收入及其对增收的贡献

专题报告三 2010年企业春季用工需求和2009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一 2009年企业用工和招工情况
二 2009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
三 2010年企业春季用工需求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预期

专题报告四 第5次农民工问题监测报告
一 农民工群体特征及其变化
二 反映就业困难的农民工减少,对未来就业形势预期良好
三 农民工收入及家庭支出情况
四 农村金融服务及土地流转政策
五 相关建议和思考

下篇
第一章 “十二五”时期人口变化及未来人口发展趋势预测
一 引言
二 人口预测方法和预测参数的确定
三 人口数量变化趋势预测
四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
五 结论

第二章 中国的低生育水平及有关认识问题
一 中国在1990年代初期进入低生育率新时期
二 2006年人口调查的生育率飙升系调查偏差所致
三 在出生漏报和生育率问题上的认识迷茫
四 当前生育率研究中的一些认识问题
五 中国低生育水平的其他影响因素
六 长期持续很低生育率会有什么样的人口后果
七 结语

第三章 中国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经济、就业与社会保护的视角
一 导言
二 金融危机的经济影响
三  金融危机的社会影响
四 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
五 主要结论

第四章 投资刺激就业的国际经验
一 投资与就业的关系
二 投资带动就业的评估方法
三 国外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做法
四 国外投资带动就业的评估机制

第五章 政府投资与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 政府投资及其效应
二 政府投资与就业
三 经济刺激计划的就业效应
四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六章 成长的烦恼:中国在刘易斯转折期间面临的就业难题
一 引言
二 现阶段劳动力市场问题的性质
三 转轨时期的失业类型及其变动趋势
四 劳动力市场制度的需求与供给
五 结语与政策含义

第七章 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就业的影响
一 金融危机影响的性质
二 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就业影响
三 结构变化:危机后的中小企业发展
四 结论

第八章 企业生产率、职工素质与教育/培训
一 劳动力总量与劳动力成本
二 劳动生产率增长及人力资本的回报
三 教育对劳动生产率的拉动
四 结论和讨论

第九章 中国工业重新配置与劳动力流动趋势
一 前言
二 中国的大国经济
三 刘易斯转折点及其中国特色
四 政策效应还是比较优势动态?
五 雁阵模式:回归比较优势
六 总结和政策建议

第十章 当前中国的城镇人口统计问题及其对经济分析的影响
一 城市和城镇人口的定义_
二 不同的“城市人口”指标
三 中国整体的城市化水平达到多少
四 城镇人口的数据对经济分析的影响

第十一章 从农民工到市民:中国特色的深度城市化
一 引言
二 农民工进城的不可逆转性
三 “托达罗教条”的终结
四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条件
五 结语

第十二章 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产业发展与就业
一 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分布及其预测
二 城乡经济活动人口与城镇劳动供给
三 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状况
四 工业化进程中的城市产业分布格局
五 城市就业与产业分布

第十三章 为什么劳动力流动没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一 引言
二 劳动力流动和户籍制度改革
三 现行统计未能覆盖所有收入
四 重新分解收人差距
五 结论

第十四章 节能减排对就业的影响方式与政策选择
一 引言
二 推动减排的两种路径
三 激进减排的就业代价
四 瞄准重点行业与地区
五 结论与政策建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