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理学视角下的偏见<br>一、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偏见<br>二、为偏见正名<br>三、研究偏见的重要性<br>(一)社会生活的需要<br>(二)方法上的进步<br>第二章 日常生活中的偏见<br>一、偏见的类型<br>(一)热偏见和冷偏见<br>(二)个人偏见和社会偏见<br>(三)认知偏见和道德偏见<br>(四)内隐偏见和外显偏见<br>二、形形色色的偏见<br>(一)民族与种族偏见<br>(二)宗教偏见<br>(三)文化偏见<br>(四)性别偏见<br>(五)地域偏见<br>(六)行业偏见<br>(七)能力偏见<br>(八)外貌偏见<br>(九)年龄偏见<br>三、组织管理中的偏见<br>四、内隐偏见<br>第三章 偏见心理学理论<br>一、对偏见的社会学层面的理解<br>(一)影响偏见形成的社会学因素<br>1.个体的成长环境<br>2.宗教<br>3.知识水平<br>4.社会地位<br>5.社会规范<br>6.媒介舆论<br>(二)偏见相关的社会学理论<br>1.现实冲突理论<br>2.群体间焦虑理论<br>二、偏见的心理学理论<br>(一)影响偏见的心理学因素<br>1.自尊<br>2.人格<br>3.移情<br>4.价值观与信仰<br>5.政治倾向<br>6.归因<br>7.认知风格<br>(二)偏见相关的心理学理论<br>1.社会身份理论<br>2.右翼权威主义理论<br>3.归因理论<br>4.社会支配理论<br>5.相对剥夺理论<br>6.社会学习理论<br>7.社会认知理论<br>第四章 偏见心理学研究方法<br>一、偏见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br>(一)研究中的道德问题<br>(二)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的区分<br>二、偏见研究方法概述<br>(一)偏见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过程<br>(二)研究设计<br>(三)信度和效度<br>三、偏见量表的编制<br>(一)传统偏见量表的编制和评分技术<br>1.顺序量表法<br>2.等距量表法<br>3.总加量表法<br>4.累积量表法<br>5.Q分类法<br>(二)偏见量表编制方法的进步<br>1.因素分析法<br>2.语义区分技术<br>3.面分析法<br>四、偏见的测量<br>(一)问卷法<br>(二)量表法<br>(三)反应时法<br>1.内隐联想测验及其发展<br>2.启动法<br>(四)投射法<br>1.罗夏墨迹测验<br>2.主题统觉测验<br>3.作业投射法<br>(五)归因法<br>1.情感归因偏误程序<br>2.刻板解释偏差<br>(六)其他方法<br>1.行为观察法<br>2.生理指标法<br>第五章 应对偏见<br>一、偏见的功能<br>二、偏见对生活的影响<br>(一)正性偏见和负性偏见的影响<br>(二)偏见对认知的影响<br>三、偏见态度与行为<br>(一)偏见态度与行为的关系<br>(二)影响态度和行为关系的因素<br>(三)预测偏见态度和行为的关系<br>四、改变偏见的态度<br>(一)改变偏见态度的相关理论<br>1.社会学习理论<br>2.认知理论<br>(二)改变偏见态度的方法<br>1.说服模型<br>2.观点采择<br>3.群体接触<br>4.重新分类<br>5.自我检控<br>6.社会化<br>7.改变偏见态度的其他方法<br>五、应对偏见的建议<br>(一)积极改变自己<br>1.正确认识自己的态度和行为<br>2.增加群体间的接触<br>3.增加对外群体的了解和认识<br>(二)学会影响他人<br>1.帮助他人意识到其自身的态度和行为<br>2.鼓励群体间的接触<br>3.使他人更好地认识自己<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