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发展社会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29043
  • 作      者:
    张琢,马福云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发展社会学是随着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的启动而诞生的。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发展社会学形成了现代化理论、依附发展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三大理论模式,试图解释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战略、路径及其所遭遇的挫折。《发展社会学(增订版)》站在发展社会学的最前沿,全面勾勒了发展社会学的理论体系,同时以大量篇幅,描述和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到及中国现代化在一个半世纪以来所经历的坎坷历史。作者一方面试图以丰富多彩的现实来验证发展社会学的各种理论模式,另一方面试图对这样的现实进行自己的理论总结,并提了十大结论。<br>    毫无疑问,《发展社会学(增订版)》将对发展社会学的理论探究和国家现代化的战略思考提供理论的基础和对策性的启迪。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工业化战略<br>    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独立后开始其现代化起步时,往往将工业化放在现代化发展的首位,因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在推进其工业化时,主要有两个战略: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和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br>    (一)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br>    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是一种内向发展战略。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利用核心国控制削弱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行工业品国产化政策,发展民族经济,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逐步成形。这一战略的基本思想是:利用本国的产品代替传统的进口产品,利用本国的资源在国内生产自己所需的工业制成品以开拓国内市场,利用保护关税或进口配额等措施保护本国民族工业的成长,减少原来需要从国外进口的一般工业制成品,从而减少外汇支出和财政赤字。进口替代工业化体现了发展中国家自主发展和政府干预经济发展的设想,在战后符合新兴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需求。这种自主内需的工业化战略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所采取。<br>    进口替代是各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实施的,工业基础薄弱的国家大多是从建立食品、纺织等非耐用消费品工业起步的。这些消费品有着广阔的国内市场,同时生产技术不很复杂,所需资金易于获取,设备易于掌握。而已有一定工业基础的国家则侧重建立自己的耐用消费品和基础工业,如钢铁、机械等。进口替代一般是与国家的保护民族工业政策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工业化发展刚刚起步,国家往往采取高关税、出口津贴和进口配额等措施来扶植本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使本国产品能够占领国内市场。<br>    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的实施,使发展中国家初步建立起自己的民族工业,过去畸形的经济结构有所改变。由于提供了一个受到保护的国内市场,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得到了一定发展。
展开
目录
    引言<br>    第一编 发展的理论探讨<br>    第一章 发展与发展社会学<br>    第一节 现代化与发展<br>    第二节 发展社会学<br>    <br>    第二章 发展社会学的理论渊源<br>    第一节 孔德<br>    第二节 迪尔凯姆<br>    第三节 斯宾塞<br>    第四节 韦伯<br>    第五节 马克思<br>    第六节 帕森斯<br>    <br>    第三章 发展社会学的发展理论<br>    第一节 现代化理论<br>    第二节 依附理论<br>    第三节 世界体系论<br>    第四节 发展理论的再思索<br>    <br>    第二编 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br>    第四章 全球的现代化发展<br>    第一节 现代化的缘起<br>    第二节 现代化发展的三次浪潮<br>    第三节 现代化发展的总体特征<br>    <br>    第五章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br>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起步<br>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发展战略<br>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发展模式<br>    <br>    第六章 东亚的现代化发展<br>    第一节 东亚的崛起<br>    第二节 东亚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br>    第三节 东亚的内部联系与外部依赖<br>    <br>    第七章 现代化进程的几点探讨<br>    第一节 两种类型的现代化进程<br>    第二节 后发展效应<br>    第三节 后发一外生型现代化国家的特殊难题<br>    第四节 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因素<br>    <br>    第三编 中国的现代化发展<br>    第八章 中国传统社会概述<br>    第一节 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特点<br>    第二节 传统社会中现代化潜要素的萌芽与挫折<br>    第三节 鸦片战争前的国内国际形势<br>    <br>    第九章 晚清时期现代化的启动<br>    第一节 鸦片战争:中国现代化的发轫<br>    第二节 洋务运动:早期现代化的器物层变革<br>    第三节 戊戌维新:早期现代化政治文化变革的尝试<br>    第四节 立宪维新:早期现代化的政治文化变革<br>    <br>    第十章 民国时期的现代化发展<br>    第一节 辛亥革命:现代化向制度层的推进<br>    第二节 北洋军阀的复辟与纷争:制度性转换的挫折<br>    第三节 南京国民政府: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模式构建<br>    第四节 抗日战争:自主现代化的断裂<br>    第五节 解放战争:现代化模式的总体转换<br>    <br>    第十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现代化发展<br>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自主现代化发展条件的到位<br>    第二节 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确立及其挫折<br>    第三节 改革开放:寻求现代化的中国模式<br>    结语<br>    第一节 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反思<br>    第二节 东亚模式遭遇挑战<br>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困境<br>    第四节 全球现代化进程及发展理论的反思<br>    续编——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的新进展与理论新思考<br>    第一节 中国现代化的新进展<br>    第二节 中国的民展与世界格局的变迁<br>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