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社会学史:一门学科与一个时代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2228660
  • 作      者:
    阎明著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社会学史:一门学科与一个时代》记述了中国社会学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建立、发展、变迁的过程,介绍了陶孟和、李景汉、陈达、吴景超、吴文藻、潘光旦、费孝通等社会学家的学术观点、社会实践和人生探索,探讨了中国社会兴衰与社会学以及社会学者命运的联系……
    《中国社会学史:一门学科与一个时代》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2007年),第五届胡绳青年学术奖提名奖(2009年)。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的第一代社会学者,曾经苦苦探索,以源自西方的社会学研究中国的文化体系与社会问题,试图在动荡的大时代中寻找一条强国富民之路。《中国社会学史:一门学科与一个时代》生动翔实地勾勒了中国社会学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建立、发展、变迁的过程,记述了陶孟和、李景汉、陈达、吴景超、吴文藻、潘光旦、费孝通等社会学家的学术观点、社会实践和人生探索,探讨了中国社会兴衰与社会学以及社会学者命运的联系。
    《中国社会学史:一门学科与一个时代》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见解独特,是研究中国社会学史的一部力作。
    《中国社会学史:一门学科与一个时代》可供社会学界教师、学生和研究者阅读,也可供研究中国社会和历史的研究者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大约与葛学溥在上海发展社会学同时,另一位美国传教士约翰·步济时(John S.Burgess,1883-1949),在北平推动社会服务工作,主持社会调查,并创建了后来成为中国最有活力的社会学系之一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
    步济时出生于传教士家庭,1905年自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哲学系毕业,去日本教了两年英文,之后到纽约协和神学院主攻教堂历史与宗教哲学,同时在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学习。②在哥伦比亚大学,他修过社会学大师季廷史的课。季氏出生于牧师家庭,但在课堂上却激烈地批判传统教条思想,这给步济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年以后,他在美国天普大学神学院教书时,对宗教保守派也做了同样的批判。步济时很早便对中国人的生活感兴趣,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的硕士论文,便是有关纽约华人的业余生活。③
    1909年,步济时受普林斯顿大学驻华同学会(Princeton-in-Peking)的委派来到中国,在北平基督教青年会工作。普林斯顿大学驻华同学会成立于1906年,是一个志愿组织,最初的目的是介绍普大的学生或校友到北平基督教青年会工作。④而基督教青年会在西方有着悠久的传统,与一般的教会不同的是,它着重为年轻人举办各种活动,并开展社区服务。例如,成立于1895年的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曾修建体育馆、游泳池、操场,兴办职业高中、商业夜校,组织讲演会、音乐会,设立图书馆及阅览室,开展乒乓球、保龄球、棒球、排球等运动,这些在中国都是开创性的。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社会学在中国的兴起
第一节 以群学治群
第二节 学科体制建设的起点
第三节 “因真理得自由而服务”
第四节 以实地调查记录社会变迁

第二章 社会学在中国的成长
第一节 第一代中国社会学者群的形成
第二节 社会学学科之规模与地位
第三节 中国社会学者之社会观
第四节 西方社会学对中国社会学的影响

第三章 中国社会调查运动
第一节 信仰社会调查
第二节 社会研究的困难
第三节 奠基石
第四节 “涓涓之水”

第四章 乡村社区——社会学的实验室
第一节 为谋求全体农民的幸福
第二节 认识农村,改造农村
第三节 民族文化之再造
第四节 求治必于乡村

第五章 人口——社会的基本元素
第一节 乐观?悲观?
第二节 现代人口统计之路
第三节 生活难,工作亦难
第四节 中国现代人口普查的开端

第六章 出山作得许多声
第一节 吴景超的为人与治学
第二节 “第四种国家”的出路
第三节 中国工业化的途径
第四节 从“新经济”到“新路”

第七章 乡土中国
第一节 建立比较社会学的基础
第二节 黑暗中的探索
第三节 乡土重建

第八章 人·环境·文化
第一节 社会的文化基础
第二节 民族的“位育”
第三节 从历史到现代的桥梁

第九章 1949年前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第一节 唯物史观的新社会学
第二节 以“阶级分析”调查农村
第三节 谋农村问题之根本解决
第四节 工人运动与劳工问题

第十章 社会学与社会建设
第一节 社会学者之政治观
第二节 社会学与社会行政
第三节 浮动的局势与人心
第四节 十字路口的抉择

第十一章 社会学在新时代
第一节 社会运动与社会学
第二节 重新定位
第三节 社会学的“改造”

第十二章 “社会学在新中国还有地位吗?”
第一节 为社会学说话
第二节 “修桥补路”
第三节 有计划按比例发展人口
第四节 “百家争鸣”与“互相监督”

第十三章 学术与政治
第一节 根本的分歧
第二节 “败军之将不可言勇”
第三节 “国家的放火犯”
结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