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费孝通学术论坛讲谈录:2008-2009.第1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186192
  • 作      者: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费孝通学术论坛讲谈录(2008-2009第1辑)》反映了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学人的集体面貌,他们或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或出生于60年代、70年代,有的甚至是“80后”,他们自己连同报告本身,反映了近年来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些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发生的重大学术转折,以及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肖瑛:第一,逻辑的切入点在一个概念译文,必须回到它的一个语境中间去。这个概念不是中国的,是外来的,但是翻译成中文,两者会有结合点。第二就是说,我想澄清这种概念背后是有力量才形成的复调。那么这种力量是什么?我是通过一种论证的过程,通过西方的一种论证来描述。(耿敬:你还要去建构一个复调社会,然后作为一个诉求表现在文章里。但是我觉得这30年已经是复调社会了。)我们原先的讨论就是在这个层面上展开的,但是后来在进一步思考的过程中,用复调社会来描述今天的中国似乎不太合适。就是很多的力量是被遮蔽的,而且有各种不同的力量,比如政府的力量、国家的力量,或者市场的力量。因为后来是巴赫金的复调小说影响比较大,原先我们讲复调音乐,这种力量的对话。但是,它强调的是对等性,而且不同的力量具有同等的价值。在这种背景下,复调社会在中国不存在一个这样的情境。实际上作为结果来说,它对话的结果……但是也有人说价值观是不可以对话、协商的,但是利益可以对话协商。这正好是亨廷顿讲到文明冲突的一个很重要的地方。我撇开价值观不可以协商的问题,价值观或者说一个共同的普世价值,如果不是在话语上被接受,而是在一种意识形态上被接受,或者是从内心上被接受,那么它不是对话的基础,更多的是对话的结果。就是通过对话才能获得,才能相互了解。<br>    前面有一稿,我把中间关于欧洲的很多内容都删掉了,就是关于欧洲知识分子群体,资产阶级群体,或者民间社会,它们的力量是怎么生产出来的,我都做了很详细的论证。后来我全部把它删掉了。<br>    张江华:但是也有问题,你这样一来,何必又弄出这个概念,直接就叫多元社会就可以了嘛。我为什么不用多元社会,多元社会强调的社会力量是不一样的,但没有说这些力量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不管是协调对话还是斗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用复调的社会。(肖瑛:所以我不用多元社会,而用复调社会,是强调它们之间的关系。)
展开
目录
序<br>复调社会的生产<br>我们如何写作<br>基层权力运作的逻辑<br>同性恋社会表现形式的历史变迁和中西比较<br>传统民俗文化的再创造与国家、地方、民间的互动<br>转型期中国主观生活满意度<br>属下能说话吗<br>乡村社区反对钨矿开采的绿色行动<br>阿道夫·梅耶的精神卫生论研究<br>街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公共参与<br>让祛魅的世界再着魅:上海团购网的案例<br>大陆台企中的组织“断裂”与“台湾人”群体的社会融合<br>文化的建构者与研究者<br>人类学学科在中国近代知识建构中的地位和作用<br>从语言人类学探讨三星堆文化的源流<br>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br>费孝通学术论坛动态(1—16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