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思想的长河:文化与人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3108732
  • 作      者:
    杨国荣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思想的长河:文化与人生》所收入的文章,涉及之面较广。就言说内容而言,既关乎思想,也兼及人物;就形式而言,则包括演讲记录、序言、评论,等等,它们在宽泛意义上也许都可纳入随笔之列。当然,与游记见闻一类的随笔有所不同,书中的多数文字都仍未脱学术之域,不过,相对于狭义上的学术论文,收入书中的文章多少避免了理论的艰涩。
展开
精彩书摘
  在人的自由问题上,冯契先生认为,相对于西方哲学,中国传统哲学更多地考察了自觉的原则,而对自愿原则则有所忽视,后者容易导向宿命论。冯契先生对正统儒学的宿命论倾向作了深入地分析。按冯契先生的看法,自由不仅是伦理学的问题,而且也涉及美学。在美学上,冯契先生指出:西方人比较早地提出了美学上的模仿说(再现说)和典型性格理论,而中国人则比较早地发展了美学上的言志说(表现说)和意境理论。这些看法基于对中国哲学的长期沉思,将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关于中国近代哲学,有见于其剧烈变革的社会历史前提,冯契先生研究的侧重之点主要在于其“革命进程”。按照冯契先生的看法,中国近代哲学以“古今中西”之争为其背景,具体围绕着如下四个问题展开,即历史观、认识论、逻辑和方法论、人的自由和理想。这些问题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理气(道器)之辩、心物知行之辩、名实之辩、天人之辩在近代的延续和发展,同时又受到西方近现代哲学的影响。随着进化论的输入,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开始拉开帷幕,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传人,则使哲学革命由进化论阶段发展到唯物辩证法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历史观与认识论的论争逐渐结合起来,成为中国近代哲学发展的主线,最后由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作了总结;逻辑与方法论及人的自由和理想的论争,在中国近代未能作出系统总结,冯契先生由此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哲学革命”的问题。这些考察,既清晰地梳理中国近代哲学演进的脉络,又将近代哲学的变迁与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联系起来,使历史的考察成为哲学重建的起点。
  哲学史与哲学的统一,是体现于冯契先生哲学研究过程的一个基本原则。对以往哲学的考察,总是处处渗入他的哲学见解,而他的哲学思考,又伴随着对以往哲学智慧的总结。这种总结,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他的《智慧说三篇》中。
展开
目录
文化与人/1
冯契与智慧说/3
缅怀罗蒂/9
胡适其人/14
全球化与文化的多元性/26
全球正义:意义与限度/30
城市精神与人/35
“上海人”的文化印记/43
哈佛一瞥/48
知识分子的多重面向/51价值与德性/61
人生之境/63
意义与人的存在/70
寻找自我/78
自我与个体性原则/82
个体与个人/85
价值原则与意义世界/90
游子伦理/99
感恩:走向人性的深处/102
和而不同/105
心性之学与德性伦理/111
知识与智慧/115
“道理”与“讲道理”/117
日常存在与终极关怀中的“真”/127
认识与存在/137
能知与“整个的人”/141
形上智慧的探求/147
熊十力与本体论哲学/151牟宗三与道德的形而上学/155
天人之际/158
探索真实存在/163
中国文化中的“道”/168
反思学术/181
学无中西/183
学术思想史的研究/186
学科意识与跨学科的视域/190
人文学科的建设与学术发展的规律/196
学术共同体与学术期刊/199
回到经典/204
走近哲学/209
什么是哲学/211
何为中国哲学/223
中西之学与世界哲学/232
分析哲学与中国哲学/243
对话与沟通:中国哲学的当代处境/256
认同与承认/262
哲学何为/268
成己与成物/279
学术自述/292
后记/30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