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心理学与中国发展:中国的心理学向何处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969579
  • 作      者:
    彭凯平,钟年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这是中国心理学家的声音,回应着大国新时代的召唤。<br>    迈向人民的心理学,指引我们推进心理掌的中国化。<br>    构建思想交流对话的平台,整合心理学专业领域与交叉领域的资源,共同探讨心理学建设热点话题和发展前景。通过各路名家学者的智慧与思想的碰撞,共同关注心理建设与和谐社会问题,共同促进心理学的健康发展,为中国发展与和平崛起贡献力量。——心理学与中国发展”论坛宗旨。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历经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今天作为一个正处在上升中的大国,公民的社会心态如何,决定着中国将以何种方式来影响世界,也决定着中国的和平崛起能否得到世界认同。面对新时代新机遇的挑战,中国的心理学应向何处去?2008年5月,“首届心理学与中国发展论坛”在武汉大学举行,心理学家们怀着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珞珈山下聚首,共议心理学与中国发展,号召国人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去关注国家发展与社会心态的建设。
展开
精彩书摘
    学与思<br>    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理论思考与实证证据/王签峰  崔红<br>    中西方行为与思维模式的差异在心理学研究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实证证据,而且这些差异往往被看做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结果。例如Nisbett认为,亚洲文化下的人和欧洲文化下的人在思维上存在很大的差异,甚至看待他们周围世界的方式都有很大差异。文化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包括建筑、生产方式、器物等物质层面的内容,也包括语言文字、价值观、思维方式等非物质层面的内容,而对人性的看法是文化的核心内容。本文将从中西方文化中对人性的基本看法人手,深入探索中西方行为与思维倾向的差异。<br>    中西方文化中的人性假设<br>    “人性”一词,按字面去理解,就是指“人之性”。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性”字的解释有很多种,如“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荀子)、“天命之谓性”(子思)、“如其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董仲舒)、“性,生而然者也”(王充)。“性”字最初的含义简单来说就是指事物的状态、情况,或说质性、特点等。“人性”就是指人所具有的状态和资质。<br>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西方哲人曾对人性进行过探索,并一直在对人性进行不懈的探索,人性的生物学属性却是自私的。按照英国生物学家达肯斯(R.Dawkins)的观点,作为生命最基本单元的基因的唯一天性是自我复制,不能自我复制的基因无法继续生存,更谈不上传宗接代。基因要达到自我复制的目地,唯一可行的手段就是拿出自私的本领,利用天地间的生物为它生存与繁衍的载体,把生物体视为它的殖民地,把生物细胞视为它的工厂,把细胞核的核苷酸视为它的原料,用来自我复制。基因自我复制和自私的天性,成为宇宙间生物繁衍的原动力。人性的生物学属性是分析中西方人性假设的基础。
展开
目录
导言心理学中国化的超越/钟年  彭凯平<br>学与思<br>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理论思考与实证证据/王签峰  崔红<br>民族文化心理学研究及对中国崛起的意义/彭觊平<br>知与行<br>应用社会心理学为建设和谐社会做贡献/乐国安<br>中国社会心理学的成就、困难和机遇/梁觉<br>中国社会发展与心理学的使命/许杰<br>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家的抉择与发展方向/全整华<br>如何宣传中国文化:跨文化沟通心理学的意义/彭凯平<br>道与论<br>中国的心理学应该如何做(论坛发言纪要)<br>首届“心理学与中国发展”论坛发起人谈“大国心态”<br>首届“心理学与中国发展”论坛之特别奉献——与著名心理学家面对面<br>首届“心理学与中国发展”论坛开幕式<br>论坛发起人与湖北省心理学界同仁共同探讨“心理学中国发展”<br>结语  迈向人民的心理学/钟午<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