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先描述第二组,然后再描述第三组,最后描述第一组。<br> 第二组,即第一控制组,在迷津末端从未发现过食物,只发现了一只新的奇异的中间空空的未油漆过的目标箱,老鼠在该箱子里被关了30秒钟,然后就被转移到它们的起居笼子里。老鼠在每天进行的辨别箱实践大约2小时后,接受了每天的食物配额。据观察,这组老鼠由于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学会了迷津,相对来说较快地达到了学习的高原期,从那时起便无多大长进了。<br> 第三组,即第二控制组,在整个迷津实践期间发现熟悉的辨别箱现在放在迷津末端,里面放了食物。它们像其他两组一样,下午在房间不同部分的辨别箱中进行10次或10次以上的尝试。可以观察到,这组老鼠显示出正常的迅速的迷津学习曲线。<br> 第一组,即实验组,在开头8天的迷津奔跑中,它们像第二组一样被处理。也就是在迷津末端除了发现新的奇异的中间空空的目标箱以外,没有其他任何东西。可是从第9天开始,在迷津末端突然向它们提供辨别箱,尽管现在里面没有任何食物。据观察,在它们发现了熟悉的辨别箱以后,即使里面没有任何食物,它们仍然开始进步,并在第13天时,它们的曲线下降到第三组的水平(第三组是接受装有食物的辨别箱的)。然而,后来它们又恢复到以前的不良操作中去,因此到了第23天时,它们犯的错误和花的时间几乎和辨别箱作为迷津的目标物引进以前所犯的错误和花的时间一样多。<br> 那么,对这些结果该作何解释呢?遵照K.A.威廉斯博士的意见,我们的解释将是这样的:作为辨别试验的结果,辨别箱已经成为食物的一种符号。当这种食物符号作为迷滓末端的奖励而介绍给第一组动物时,它开始具有同样所需求的特征,或者几乎是同样的特征,像引进实际食物时所具有的需求特征一样。从而在它们的迷津操作中产生下降现象。①<br> 然而,经过若干进一步的实验以后,实验组的动物开始发现位于迷津末端的辨别箱不是真正的符号。当动物发现这一点时,它们又退回到以前较差的操作中去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