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即使是这一冷静的观点,也丝毫不影响我们对作家们利用梦的友式的兴趣。这一追问即使未能给我们提供有关梦之本质的新意,但也许能够使我们从这一角度去洞察-下创作的本质。真正的梦已经被认为具有不受约束的无规则结构,而现在我们又面对着对梦的大胆模拟!然而精神活动却远非我们假想的那样自由和随意(甚至有可能根本就不自由,不随意)。我们在客观世界中称之为或然性的那一切,很可能都可以转化成规律。因此,我们所谓的心灵的随意性也是遵循着一定规则的,只不过我们现在才开始隐约感到罢了。好吧,就让我们来看看能发现什么吧!
有两种方法可以用于这样的研究。其一,深入到个案中去,即深入到作家作品的梦创造中去;其二,搜集并对比不同作家运用梦的作品。第二种方法或许更有效,也或许是唯一可行的。因为它使我们一下摆脱了使用“作家”这-人为的类概念时遇到的那些麻烦。在研究中,这一类化作为各具价值的个体。其中,有些我们通常尊为人类心灵最深邃的观察家。尽管如此,我们的篇幅还是要围绕着第一种追问方式。最初想到这一方法的人回忆说,在他刚刚读过的一部小说中,有好几个貌似眼熟的梦,使他跃跃欲试用《释梦》介绍的方法去加以解释。他承认那部小说的题材以及背景在给他带来愉快方面,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故事发生在庞贝古城,说的是一位年轻考古学家放弃了自己的生活兴趣,一心扑在这些经典的古迹上。他的路线奇怪却绝对合乎逻辑,最终绕来绕去又回到了现实生活之中。在享受这一充满诗意的故事时,读者心中会激起各种各样与故事有关又和谐的想法。这就是威廉·詹森的短篇小说《格拉迪娃》,作家自己曾称之为“庞贝的幻想”。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