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第1本快乐心理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335511
  • 作      者:
    (美)奥里森·S. 马登(Orison Swett Marden)著
  • 出 版 社 :
    古吴轩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他,3岁失母,7岁丧父,在当地农家当过10年雇童,干尽苦活,也受够他人的冷漠。<br>  他,青年时期曾开设饭店和名人俱乐部,入股酒店和不动产。一场罕见的海啸之后,生意受挫,转而将全力用于人文励志的创作和演讲。<br>  他,中年时,一场大火烧尽10年心血2000页书稿,只好从头再来。<br>  他,六十岁时创办美国至今最畅销的杂志《成功》。<br>  他,就是美国成功学的巨人——奥里森·s·马登。<br><br>  他曾改变过这些人的命运:艾森豪威尔、威廉·麦金莱、尼克松、布什等美国历任总统,洛克菲勒、索罗斯、比尔·盖茨等企业巨人,阿诺德·施瓦辛格、大卫·贝克汉姆等超级巨星。<br>  美国总统威廉·麦金莱这样说道:“马登的书对所有具有高尚和远大抱负的年轻读者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鼓舞。我认为,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比马登的书更值得推荐给美国的每一个年轻人。”
展开
作者简介
  奥里森·S·马登(0rison Swett Marden,1850-1924),美国成功学奠基人、最伟大的成功励志导师。他的主要作品有《第一本快乐心理学》《这辈子一定要精彩》《给未来的自己》(大陆简体版即将出版)《最伟大的励志书》《一生的财富》等70余部著作。 马登的成功学著作在美国乃至全世界都影响巨大。他将拿破仑·希尔、奥格-曼狄诺、安东尼·罗宾等引入当今世界著名成功学家的殿堂。同时他的成功学著作也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从艾森豪威尔、尼克松、卡特、布什等美国历任总统,洛克菲勒、索罗斯、比尔·盖茨等企业巨子,到阿诺·施瓦辛格、大卫·贝克汉姆等巨星,都提到了马登成功学著作在青少年时期对他们的决定性影响。美国总统威廉·麦金莱将马登的著作推荐给全美国的青少年时,这样说道:“马登的书对所有具有高尚和远大抱负的年轻读者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鼓舞。我认为,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比马登的书更值得推荐给美国的每一个年轻人。
展开
内容介绍
  一本书,改变了美国六任总统的命运,直接影响了欧美3亿年轻人。<br>  一本书,改变了世界巨富洛克菲勒、索罗斯、比尔·盖茨,甚至让他们到今天也放在枕边!<br>  一本书,让影视巨星阿诺德·施瓦辛格走上演艺之路,闪耀全球至今不衰!<br>  一本书,让足球巨星大卫.贝克汉姆一次次走出失败的阴影,铸就球王的辉煌。<br>  《第一本快乐心理学》,美国最畅销的杂志《成功》创办人,美国最具传奇的人物,以及欧美成功学的奠基巨人奥里森·S·马登,他一生中最为骄傲的心灵励志作品!<br>  马登的作品曾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30年,创下全球出版史的伟大奇迹。<br>  你是否有以下症状:<br>  经常感到烦闷,做事消极,被人称作悲观主义者。<br>  整天忙忙碌碌,追求遥不可及的目标并乐此不疲。<br>  总是把自己放置于紧张的状态中,无法放松。<br>  ……<br>  如果你有以上症状,那么说明你已经得了“不快乐”或者“难快乐”<br>  环境可以决定我们的精神,我们的精神亦可决定环境<br>  快乐取决于你自己。<br>  若想获得快乐,就必须从夹杂着忧虑与沮丧之感的生活环境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快乐。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br>  从今天起学习快乐<br>  快乐的多少来自内心需求的多少,不要好高骛远,如果你是一头大象就不要梦想像豹子一样地奔跑,不要过于苛求完美,适当降低要求才能更容易的得到快乐。<br>  孑然一身乐呵呵,<br>  今日尽在吾彀中。<br>  岂管明日风雨晦,<br>  今朝有酒今朝醉。<br>  ——德莱顿 <br>  若真的有外星人踏上美国这片土地,他准会大吃一惊,这里的人怎么总是沉溺于虚幻的场景,总是忙于追逐许多遥不可及的目标,总是准备着收拾行李,总是在纷忙的旅途中。这位拜访者会发现,这里活在当下的人真是凤毛麟角,少得可怜。他们将自己生活的希望寄托于未来,当下的现实反倒是凝滞于他们想象中的虚渺幻境。对于今天,他们感到非常不满足,更没珍惜当前的分分秒秒。但他们又有一个坚强的信念,那就是:明日终将万事如意、名利双收、豪华大宅、香车美女,一应俱全。仿佛只有这样的目标才能荡尽他们心中的一切烦忧,照他们的话来说:这才叫生活!他们以为那时才是真正快乐的。殊不知,正是这样的想法让他们在今天备受煎熬。<br>  的确,对于未来和远方,我们总是全神贯注着!我们是那么专注,以至于让我们困扰其中!好高骛远只会让我们自己蒙蔽了明净的双眸,让我们忽略了那些身边的风景。咫尺的美丽,视而不见;天涯的虚幻,却戚戚于怀。我们已然习惯沉湎于想象与期待之中,无暇在此时此刻享受生活。事实上,可以这样说,我们只是生活在明日,或是明日的明日。生活在幻境中!“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这是多么简单的道理啊!可是知道归知道,我们仍然毫不理会。<br>  有时,我们就如同一群天真烂漫的小朋友,不停追逐着天边绚丽的彩虹。若真的能触摸,那该有多好啊!但我们能触摸到彩虹的七彩吗?我们放弃眼前的生活,去追寻未来那座“海市蜃楼”,从不认为最好的生活已来到身边,而痴痴地翘首着明日幸福的降临。<br>  当下,多数人活得并不舒心,总是紧绷着一根弦,胸中总是充满着焦躁和怨火。他们飘忽不定的目光,发出这样的信号:今天活得真是没劲!是的,我们不能满足于今日,应该执著地追寻自己心目中的“世外桃源”。<br>  许多人抱着这样的想法:对此时此刻的现在,我们无能为力去把握,其他时候都是充满可能的良机。不少人留恋于过去,叹息机会的错失,难道他们不知道时不再来吗?他们经常沉浸在旧时光中,然而就是在此时,那些看似不值钱的“今日”正悄悄被挥霍。美好的不仅仅是往日,在他们的心中,明日也总是那样美好,那样令人企盼。的确,当蓦然回首之际,我们会发觉,原来当年自己是有美德与智慧,有实现梦想的力量,但是逝者如斯夫。在良机溜走之后,他们才幡然醒悟。可惜的是醒悟只在那一刻,若是明天再有这样的一次机会,大多数人依旧是漠然视之。<br>  昨日的明天就是今天,岂可等闲视之?<br>  那些不堪回首的错误和不愉快的经历成为许多人追求幸福道路上的绊脚石。轻轻舔舐过往的伤痛,学会放手,忘记不愉悦的种种,方能不勾起那记忆深处的悲伤。沉浸于不愉快的经历与伤悲的情感中,这对我们毫无裨益,只会耗费我们的精力。忘记这些,这正是我们去改正错误与面对不幸所亟需的。只有忘记这些,你才跟幸福越来越近!<br>  有一位农民获邀参加一场农业委员会的会议,就如何根据某个坡地上的土壤种植一种特殊的水果发表自己的意见。他只是简单地说道:“这没有什么秘诀可言,其实,无论是怎样的高度,哪种土壤,于勤勉的人而言,这些并不是很重要。”许多勤勉的农民在贫瘠的土地上获得的收成不错,生活得也舒适。然而,就算是在肥沃土地上,懒惰的人也是难以生存的。<br>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幸福的感觉并不是取决于我们所处的环境,而是你的心灵对外界的感受。在顺境中汲取幸福的甘露,大家都可以做到。若是能抱有泰然自若的心境,即使在常人所忧惧之恶劣境遇,仍可享受幸福快乐。有句话说得好,天堂就在你的脚下,任你去追寻;快乐就在你的心中,这是任何外物都改变不了的。<br>  我们一些人期望在明天能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做一个轰动世界的壮举。这样的问题经常困扰着有些人,让我们忽视了生活中路边上寻常花木的美丽。我们原本是可以从中获得美感的,这种经常的忽视让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美感,我们的愉悦和充实也在这个过程中消失殆尽。<br>  许多人为生计所迫,或是依赖于别人,或是受制于无聊与单调的工作,他们盼望着能通过真诚的努力去获得人生的幸福,但却发现这实在难以实现。我建议这类人不妨观察一下蜜蜂采蜜,应该可以从对蜜蜂的观察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迪。在采蜜季节,无论是在盛开的芙蓉蕊间还是在毒刺满枝的野花之中,蜜蜂都能翩翩起舞,汲取花的精华,获得无尽的乐趣。而对于我们而言,或许我们只能看到美丽的芙蓉,而那些野花在我们眼中却是分文不值的。<br>  若想获得快乐,就必须从夹杂着忧虑与沮丧之感的生活环境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快乐。人生漫漫旅途中,你会为日常的鸡毛蒜皮之事烦恼,有时还会不可避免遇到怒发冲冠之事。多么荆棘满途啊!但生活本来就是艰难的路程,我们是改变不了的,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为何不能从这些困境中撷取快乐呢?要不然我们也将错过人生幸福的一大奥妙。何处可以品尝幸福的甘露?我们要知道,幸福在日常的兢兢业业之中,在与生活压力搏斗的过程中,在心与心的交流之中,在这熙熙攘攘的世界之中——就像是蜜蜂能从各种不同的花朵中汲取甜蜜一样。<br>  世界还有许多尚未发掘,处于冰封状态的快乐源泉。其实,只要细心,大家都会发现快乐的事情。所到之处,皆可发现“制造”快乐的材料——只要我们知道个中的方法。就像有些人因为能听到很多故事而喜欢坐拥挤的火车。沿途中能跟五湖四海的人交流,认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的确是很有趣的事情!<br>  既然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就应该坦然面对,必须活在当下。在人生戏剧大幕拉开之时,我们就应感受文明进步潮流带来的激昂之情。<br>  大家是否想过,自己眼前的生活,是自己年少之时所憧憬的那散发着玫瑰花香,充满梦幻神奇的生活吗?大家是否有这样的感悟:那一道道少年时心醉神迷的长虹般的梦想,恰如沙漠中浮起的海市蜃楼,在你们心力交瘁、死水一潭时激起一阵阵潮涌?大家可曾在独处一室时,回想起那些自己寄予厚望的时光,曾是那么弥足珍贵,而现在却正在浪费着呢?大家可知道,此时此刻让你惦记的飞逝的时光,正是当初你试过下定决心牢牢抓住、好好珍惜的时光啊!<br>  为什么在年少之时,望远镜中的人生看似是一个美好的人间乐园,现在却成了漫无边际的沙漠呢?那时因为你的视野被扭曲了,你正以错误的视角去看待周围的事物。你之所以感到失落、不满与愤懑,这是因为,你发现彩虹所在的山麓下是并没有金子的。当你在做着无用叹息的同时,其实你正挥霍着人生。倘若能收拾心情,重新上路,你尚还有机会将眼前看似无尽的沙漠转化为儿时梦想的乐园。<br>  没错,就在这个充满着苦难、阻滞的现状中,你的理想就应该耸峙在这里,而不是在别处。因此,我们要告诫自己,努力地工作,相信自己,勇敢而自由地生活。让我们攥住理想的拳头,击破眼前一个个的困难。要知道,身边的环境只不过是你用来实现自己理想的材料而已。这些“材料”具体的属性或是归类并不重要,它们并不能用来营造某种英雄主义感或诗意的氛围。那些为自己受现实桎梏而牢骚满腹,或是在造物者面前为自己被统治而呼天抢地的人,请你们记住这个真理:你所追寻的,实际上已经在你的手上了,若你一点也感觉不到,谁都无能为力。<br>  你是否幻想过这样一件事情:当有一天到达了那一片理想的黄金之国,那些缤纷而硕大的果实无须采撷,自然会落到脚下,你甚至觉得这一切都是无须松土、播种与灌溉的。你是否憧憬着自己可以不劳而获,而且一直没有从这个幻想中醒来,最终会在某一天,你会惊醒的:在任何成熟的人生中,年少时期的迷惘与挣扎是不可避免的,之后的日子却需要脚踏实地勤劳苦干。我们要祈祷的是,希望你们醒悟的时间不会太晚。<br>  我们在大谈生活之时,并不能撇开时间的存在。为什么我们总是能够那么大度地挥霍时间,特别是在年少之时——对生活的把握最强之时尤甚呢?既然我们不能从生命的时钟里倒拨回浪费的任意一个小时,何不好好珍惜这一个小时呢!我们要树立一个信念:浪费时间,那就是人生的悲剧在重演,而珍惜每一秒,你是在提高着人生质量。<br>  能真正看到人生与时光之关系的人少之又少!许多人在各种傻乎乎的游戏中挥霍着时光,但貌似他们感觉自己并没有在糟蹋人生。但是两者岂可分离!记住,当你消磨一个晚上或是一天,以声色犬马的纵欲来荒度时间,这不仅败坏名声,矮化品行,更会养成恶劣的习惯。实际上,你是在故意地抛弃生活的某部分。在人生的暮年之时,你想要用一切来补偿当年被挥霍掉的时间,那已经没有任何用处了。<br>  每天迎着晨曦,睁开你的双眼之时,我们就要下定决心,好好生活,活出今天的风采。闲看花开花落,坐观云卷云舒,就是这种看似淡然的态度,让我们从日常生活中明了更多的智慧,清晰明日的道路,获得最美好的东西。那么对自己说吧:今天,伤悲与羞辱的种种已经过去,我将开始新的生活!<br>  我认识一位悲惨而伟大的母亲。她的丈夫以及儿子一个个相继离她而去,几乎所有的亲戚被死神带走。命运的厄舛也曾让她祈求死神的光临,以了结无尽痛苦。但几年之后,她开始变得乐观与愉悦起来,她的唯一秘诀就是在帮助别人中获得宽慰。她发觉,这个世界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黑暗,人生也并非想象中失败得一塌糊涂。因为,她仁慈的母爱也能关怀着更多人,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需要她的照顾。<br>  感激生活,探寻生活的细微之处,我们发现了大自然的奥妙,大自然是仁慈善良的。她是一位伟大的“医生”,她总在我们的伤口处施与良药,以一种神奇的方式治愈我们精神上的痼疾。倘若没有大自然这种治愈百病的伟力,则世上的坟墓会更加拥挤。很少有人能在死神临近之时,面不改色,心不跳,但无论如何他们最终还是回归到了大自然,是大自然实现了生命的永恒。<br>  要把握住今天。在现实的困难面前永远也不要去想象着未来的某一天——或是当你处境改变了,或是你成家立业了,或是你的孩子成才了,或是你降服挫折了。如果这样,你永远也不可能等到这一天,永远也无法消除生活中让你备感烦忧的种种。你也永远无法绕过幸福的敌人——难以尽数的琐碎忧虑。与此相反的是,你可以踏踏实实地做完今天的事情,你会觉得今天是属于你一个人的,你活得自然而充实。<br>  生活之所以显得这般的单调与贫乏,这般的让人失落与消沉,正是因为我们没有活在当下,没有将精力、壮志、心智、热情投于当前的时刻!<br>  享受今日的每时每刻,活在今日。不要让明日那鬼魅的阴翳、不祥的预感或是所惧怕的事情放肆于你的脑海,不要让它们剥夺你享受今天这一与生俱来的权利!<br>  清晨醒来的时候不妨三省吾身:“今天的一切顺其自然,不可强求。该来则来,该去则去。但我一定要敢于确定一点,我要活出真我的风采,我决不能让任何事情剥夺我享受幸福的权利,我不要浑浑噩噩地生存着,我要真真切切地过好每一天!”<br>  明日愁来明日愁。对明日的忧愁不具有现实意义。相反,任何烦忧、际遇都不能掠走心灵的宁静。提醒自己一声:任凭雨打风吹,我自岿然不动!快乐的本色依然是区别于哀愁之人的闪光点。全身心地拥抱今天,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今天将是人生最充实的一天,不能让快乐的天敌捣毁自己的心境。<br>  过往的种种坎坷、不济,那些一想起就痛心疾首的事儿,这些幸福与快乐的天敌将再也不能在神圣的精神境域中残存。在今天,只有愉悦的思想、欢畅的感觉——这些维系心灵宁静、慰藉与成功的朋友,她们才能在我的灵魂中自在地漫游。任何的敌对情绪都要被拒之门外,决不能让它们匍匐在心墙上印下一道丑恶的痕迹。今天,只有良好的情绪才能进入我的心房,其他的都“一概免进”。我将撕碎那些隐晦与黑暗的画像,重新挂上欢乐、愉快的图画以及催人振奋、增益其所不能的事儿。任何羁绊生活的事情,不忍回首的往事,都将统统被赶走,至少在今天是这样。那么,当夜幕降临,我能说:“今天,我真切地活着” 。<br>  破晓时的空气是那么清爽,让人如此精神振奋,同时也让人心怀感念,多么好的一天要开始了!这样的心态将改变一个人对生活的看法,而人生的意义也将获得深入。这样的心态很难实现吗?不难,这只是事关能否控制自己大脑,在柔软的脑组织中形成新的观念而已。学会控制自己,用不了多久,通往快乐幸福的习惯也很快能培养起来。<br>  为什么要一味地沉湎于过去,纠缠着过往的错误,为自己未能抓住飞黄腾达的机会而扼腕叹息,陷入不可自拔的深深自责之中呢?那些成就伟业的大人物,他们不会时刻自责往日的过错,不会否定往日的历史,不会自惭于往日的错误,他们会的只是每日健步前行。<br>  若想在生活中取得成功,必须要集中所有的精力,全力以赴。当你只是思索着过去,陶醉在过往,你取得成功所需要的心智与魄力又从何而来呢?<br>  将精力投于自身不能改变的事情上面,不仅是白白浪费,更让你未来的成功路蒙上一层阴影,想要弥补过往更是无济于事。这样说来,将精力沉浸在悔恨之中,不能自拔,是一种让人痛心的浪费。昔日的坎坷、命舛,就让它逝者如风,悄悄过去。夜幕里我们轻轻地淡然忘记今日的痛苦,而迎来的却是充满朝气的阳光。<br>  将那些阴暗、恐怖与悲伤的画面从心灵中驱赶出去吧!它们只会让你沮丧,阻碍你享受今日的快乐。不妨在记忆中,删除过往错误的判断,忘记以往不悦的经历,不论这些事儿曾经多么让你难堪与羞辱。忘记它们,毋须多虑,收拾起行囊,重新上路。<br>  试图让昨日的残骸、愚蠢的举止、不幸的遭遇,来糟蹋今日的生活,你现在是否觉得这是非常愚笨而邪恶的?但还确有许多人直到此时此刻还是一个失败者。倘若能不在过往处打转,有着快刀斩乱麻的勇气,永久地紧闭那扇门,重新开始,这些人也将能创造非凡的成就。<br>  轻声吹着小口哨,轻轻拂去记忆里的尘埃吧!过往的不幸,若今日还在你心中投下阴影,让你忧伤与困顿,这有何裨益呢?你还有什么理由让它驻足于自己记忆之中呢?你大可坚定地将它扔进垃圾箱,永久地删除它们! <br>  人类所做的最愚蠢的事儿,莫过于总是尝试着改变那些不能改变的东西。人性中有一种奇妙的心理倾向,人类总是惯于将人生美好的事物置于对明日的想象。要明白对于人来说,时间是永恒的,而不是在遥远的未来。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感和智慧是完美的。在这基础上,我们要抓住原始的梦想和追求,而不是试着在未来的某一天把握实现梦想的机会。要知道,人类不可能跨越式地进步。<br>  在人生的旅途中,要么是跟快乐同行,要么就是失去它。正如以色列人是这样教导小朋友的:“希伯来的儿童就算是在穿越茫茫大漠,他们也能在漫天的风沙中寻找到食物。但是,有些人对主的信仰并不坚定,他们试图储备一些食物,以备日后之用,然后在路途中不去寻找今日主赐予我们的食物。要知道那些储备的食物到最后总是会用完的。没有新的积累,即使事前准备得再充分,那也只是徒劳。”这个故事给以色列人一个深刻的教训:他们不能为未来准备什么,但在万善之主的庇佑之下,每天的耕耘总是可以让他们收获到新鲜的食物。<br>  是的,收获幸福就像收获食物,每天必须都要有新的收获。可惜的是,“明天我会是一个幸福的人!”这仍是很多人的想法,他们总是将今日的幸福寄托到明天。他们始终会惊讶地发现即使到了明天,只能还是重复着昨日的想法,结果只是所期待的幸福被残酷事实蒸发得丁点不剩。这样的教训是深刻的。这告诉我们必须要像采摘鲜花一样撷取幸福,就像古人诗中说的一样: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br>  有许多美好的东西,诸如善意的冲动,这也许在今天是可行的,但却不利于明日。有多少人因此而迟迟不肯表达对彼此的友善、爱意,直到斯人已逝时才在葬礼上,留下一束花,洒下一滴泪,弥补已经逝去的过往。今日,就是今日,是时候轻启朱唇,让心遵从自己善良的本意,说出内心的善语了。那些魂牵梦萦的人们,承诺要帮助的人们,他们现在就需要你的帮助。现在,正是你给予帮助的最佳时期。<br>  每一个明日都有着明日自身的烦忧与职责。所以我们无须烦心于昨日,亦无须忧虑着明日,因为明日实现的可能性并不比昨天更高。<br>  当你今天执拗于寻常事儿,不努力把握机会,又怎能奢望明天就可做惊天动地的伟业?当你老感觉到今天的生活单调沉寂,难道明天就会骤然变得浪漫而富于诗意?<br>  当你今天是如此烦躁、自私、吝啬与闷闷不乐,那又怎能翘望在哪天的某个时刻,自己就自然会变得心境平和、快乐呢?又怎能期望在遥远未来的某刻,就能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拿起笔,专心地写封信给朋友,安慰那些饱受疾病与受挫的人?至于专注于提升自我,拓展自己的视野,这就更不可能了。你必须清醒地懂得,你昨天和今天都做不了的事情,为什么明天就做到了呢?<br>  到底明天有什么魔法能去改变今日的面貌?既然今天是如此的吝啬,那为什么又会觉得明天就变得慷慨呢?你怎能相信在未来的某刻,自己会去收拾家中一些对你来说是无用的物品,把这些衣服、书籍、图画以及其他物品打包成箱馈赠他人呢?即使你知道对于比你穷苦的人而言,这东西是宝贵的,但是你会在下周或是下个月就真的寄给别人吗?昨天你没有这样做,为什么要欺骗自己,觉得在未来自己会做呢?许多人并不是吝啬,而是根本没有想到别人的需求。他们本应将自己藏于地下室或是阁楼里的东西给予那些穷苦的男女,为别人开启一扇通往美好未来的门。<br>  今天就走上阁楼,翻一下家中的大箱子,看看哪些是自己不需要,可以赠与别人的。大多数人都可以翻出自己不再会穿的旧衣服,大方地赠与别人。你可以从中感觉到一份安慰与快乐的。而且,虽然是小小的馈赠,但这对于失业的穷苦女孩或是肩负重担而无钱购买衣服的人而言,无疑是上帝的雪中送炭。不要想着自己日后还需要这些,因为直到有一天你会发现这些物件变得一点用都没有。这些物件已经服务过你了,就让它们带着你的善意,今天就赠与别人,让它们成为充满爱意的快乐信使吧。<br>  做人要大度,特别是对于那些自己能够赠与的东西。不要累积这些东西,想着自己日后还会需要。你大度的赠与,将大大提升你的品格、满意度与幸福感。你可能没有自己想象中那样的具有魅力,但赠与无疑会柔软你的心,一扇慷慨之门渐次敞开。<br>  在你书房里或是随处在家里某个角落丢放的书籍中,有些是很多年都没人看,甚至可以预见未来几年里,也是无人问津的。这些书对在穷困中还渴求知识的人们来说,却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啊。今天就赠与吧,赠与的越多,就越能感受到快乐。吝啬的习性扼杀快乐,赠与的习惯却能繁殖快乐。<br>  一位富于修养的女士不久前告诉我,她是如何努力坚持音乐之路的:她出身贫寒,一直都没钱去买任何一件乐器。每天,她只能在棕色的纸张上勾勒出键盘的形状,然后在上面练习几个小时,她就这是这样拼命地努力学习。<br>  有次,她受邀去一个富人家庭参加晚餐。在晚餐之后,女主人带她在家中逛逛,从厨房走到阁楼。“在阁楼那里,”这个女士动情地说:“我看到一架古老的钢琴静静地躺着。当时,我愿意用所有的一切去交换它。要是让我每天走上一段远路来练上一下,也是很乐意的。丰盛的晚餐,华丽的装潢,夺目的名画,以及任何奢华的东西并没有在我脑海里停留多久。我所牵挂的只是经常闯进梦乡的钢琴,那架在阁楼上没人弹奏的钢琴!若当时能拥有这台钢琴的话,这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天堂的大门。但是我却没有勇气去开口。”<br>  在这个国度里,有多少这样的女孩子,挣扎着想要登上音乐的殿堂,但却没钱买任何一种钢琴。假如可能的话,为什么不将你多余的钢琴或是其他乐器赠与那些亟需的人呢?<br>  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里,不会穷到不能赠予一丁点的窘状,也不会潦倒到不能丰富一下别人生活的地步。那些试图囤积明天快乐的人就好比这些人——他们会说:“我不能让耗子与鸟儿吃我的粮食,也不能撒一点在地上,也不能将粮食送到米磨坊。”现在看起来,不愿意撒播一小撮粮食的人真的是愚昧透顶。<br>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就在此时,就在今日。在岁月流逝的痕迹之中,让身躯更加伟岸,让视野更加宽敞。比从前更快乐,为人类作出更多贡献。<br>  许多人在发迹之前,一直压制享受幸福的追求。之后,他们会惊讶地发现,原来之前自己窖藏的“食物”已经发霉了。他在一开始就该享受这些食物。幸福既不迟到,也不晚到,但光阴如流水,久拖不做的善举只会让幸福转瞬即逝! <br>  每个人从一开始就该清醒地认识到,莫管世事变幻,不论自己在某一领域成功与否,他至少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绝不能让任何事情剥夺属于每天应有的快乐与幸福。我们应下定决心,绝不能让任何重大的事件、险恶的境遇阻断自我完善、舒适与快乐等情感的自然流动。<br>  记住,昨日之日不可留,明日之日未可期。真正属于你的时间就是眼前飞逝的一个个瞬间。有人将一个小时的六十分钟比喻成一朵朵花儿,然而,鲜花不能永久盛开,香消玉殒只是短暂的时间问题。若我们想在此时、此地能找到属于自身的美好,一定要从每分每秒中感受生活的甜蜜。这才是活在当下的真正含蕴。<br>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从今天起学习快乐 <br>快乐的多少来自内心需求的多少,不要好高骛远,如果你是一头大象就不要梦想像豹子一样地奔跑,不要过于苛求完美,适当降低要求才能更容易的得到快乐。<br>第二章 还原打乱的心灵拼图 <br>钟表之所以能维持分秒不差的时间,不只是因为它有不差毫厘的时针、转轴与秒针的完美平衡,还有各个转轴与发条之间的不断调整、相互作用的结果,正如钟表的精确运行,心智的健康也是源于心灵组织的和谐运作。<br>第三章 快乐之门的密码破解器 <br>我们经常听到从某处寻乐的人回来后说:“玩得好开心”、“今天真是很高兴”等话语。但这两个句子,其意思是完全不一样的。快乐应是精神上的一种愉悦,是心灵上的满足。<br>第四章 做个向日葵小孩 <br>童年的教育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在孩子的心底种下胆小收获的也只会是懦弱。所以在还是一颗种子的时候就每天给予他阳光和欢乐吧。<br>第五章 穷极了的富翁 <br>当一位富人被问到在他的一生中,什么行为让他感到最大的幸福时,他的回答是帮助一位贫苦妇人偿还了房屋贷款。<br>第六章 寻找隐藏在身边的快乐 <br>让我们像蜜蜂一样,可以从各种花中提取到香甜的蜂蜜,不管这朵花是美丽还是丑陋、是芬芳还是腐臭的。<br>第七章 我们这里还有鱼 <br>不少有成就的人们,其实都深受心智疲乏之苦。他们在繁杂的事务中消耗着精力,任由自己身心疲惫,直至失去抵抗力。<br>第八章 保持快乐的自我催眠术 <br>曾有一个腿有残疾的年轻人,其实他的腿早已痊愈,如正常人一样,但是他却还一瘸一拐地行走,这完全是因为他的心理影响了他的行为。<br>第九章 多做白日梦有助于健康 <br>插上想象的翅膀,让我们进行一次心灵的旅行,幻化出美丽的风景,去尽情享受。<br>第十章 放松自己,过慢一拍的生活 <br>审视自己有多久没有发自肺腑地大笑过?我们不应该整天把自己置于忙碌和紧张的状态中,更不应该觉得享受生活是在浪费时间。<br>第十一章 培育幸福之花 <br>影响幸福的七宗罪:喜欢攀比、信念摇摆不定、忽略身边美好的事物、只想收获不愿付出、不容易知足、缺乏信任、容易焦虑。<br>第十二章 友谊是我们生活中的创可贴 <br>真正的朋友,在你获得成功的时候,为你高兴;在你遇到不幸或者悲伤的时候,会给你及时的支持和鼓励;在你有缺点可能犯错误的时候,给你正确的批评和帮助—高尔基。<br>第十三章 活在幸福当下,却死在了明天 <br>当他赚到第一个一百万时,欲望驱使他去赚第二个一百万,直到某天清晨,发现自己白发苍苍,皱纹深刻在额头,此时已无力再去实现自己追求艺术的梦想。<br>第十四章 假如你有两块面包 <br>假如你有两块面包,请用一块换一朵水仙花。永远记住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同样重要的。<br>第十五章 阅读是一件漂亮的晚礼服 <br>培根说过“阅读使人饱满。”一本好书可以给人们的心灵投下一缕阳光,让我们坐上时间的穿梭机欢畅地遨游,给我们的心灵建立一个饱满的精神世界。<br>第十六章 如何做一个乐观主义者 <br>乐观主义者的心灵就好比一面棱镜,悲观者看不到的东西往往能在棱镜上折射出彩虹般的七彩颜色。<br>第十七章 让恐惧和忧郁见鬼去吧 <br>当渔民在大海里遇到龙卷风的时候,不是掉转船头一味地逃跑、躲避,而是勇敢地迎向它,一直冲过去。<br>第十八章 该死的虚荣心 <br>你是否曾为买一个名牌皮包而整月吃着泡面?你是否曾吹嘘自己,而狼狈地夜夜去排队买票?你是否为了体面而去买一幢房子,背上一大笔贷款,成为房奴?醒醒吧,我们的虚荣心。<br>第十九章 给无休止的欲望安上开关 <br>许多人牺牲家人、朋友、健康,只不过是为了追求内心贪婪的欲望,欲望是无止境的,我们应该知足于自己现在所拥有的。<br>第二十章 伤害别人你得到了什么 <br>一个在工作中或者朋友中表现得彬彬有礼、性情和蔼的人,在家中却脾气暴躁、尖酸刻薄,一天天地伤害自己最深爱的家人。<br>第二十一章 我们的美好婚姻 <br>美好的婚姻生活可以让我们更加坚强,免于许多无谓的忧郁与沮丧,让我们有精力去做更多的事情。<br>第二十二章 人生重在行动,快乐重在执行 <br>在追求自己的理想时,我们去行动,哪怕只是朝着目标近了一小步,也能带给我们莫大的满足感。<br>第二十三章 要学着给自己找麻烦 <br>生活中最让人沮丧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漫无目的地活在世上,浑浑噩噩地挥霍着金钱。<br>第二十四章 挖掘工作中的快乐 <br>没有负累,只有恩赐的工作。我们手脑并用,让其充满了愉悦。工作是上天对人类最大的恩赐。正是工作,让许多人从无聊与消沉中摆脱出来。<br>第二十五章 亲爱的,我有一本快乐之书 <br>要知道没有哪一天是忧郁到不能让一丝阳光透入到心灵里的。<br>第二十六章 他为何死于二十五岁 <br>你不能单纯地通过表象去判断一个人是否年老,我认识很多人年过花甲,却仍然像一个地道的“年轻人”;我也认识一些年方三十的青年,却已是真正的“老年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