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注重对人进行必要的荣耻教育,不注重彰显民众心中的羞耻心与荣誉心,使得在现实生活中,某些人连一点羞耻心或荣誉感也没有,这不能不说是导致道德在当代中国一些人心里逐渐失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见,为了提高当代中国德育的实效性,为了在新时期更有效地开展荣辱观教育,重要措施之一就是重新审慎地对接中国传统的尚荣知耻文化,并将之作现代转换,以便营造出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的新型尚荣知耻文化。因为,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和柯尔伯格(Kohlbcrs,L.1927-1987)关于习俗(convcntion)与道德关系的论述可知,一旦在全社会重新营造出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的新型尚荣知耻文化,必将有助于人们重新培育起荣耻心或荣耻感的。由此可见,开展荣耻心的心理学研究的第二个重要意义在于:弘扬中国传统尚荣知耻文化的精髓,发挥尚荣知耻文化在道德教育和道德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提高荣辱观教育的实效性。<br> (二)揭示中国人荣耻心产生的心理机制,<br> 提高荣辱观教育的实效性<br> 恩格斯认为,“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它自己的荣辱观”①。在存在利益差别和对立的社会中,这是完全符合事实的。荣辱观作为一种价值标准,归根到底总是以一定的社会利益为基础和出发点的。②从心理学角度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即便与社会所认可的道德规范背道而驰,即便其不道德的行为已被他人当面予以提醒或痛斥,假若其心中没有内化的善恶标准或荣辱标准,即没有良知,那么,他或她心中也不会产生羞耻心或羞耻感的。可见,要想在新时期提高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实效性,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要理清荣耻心产生的心理机制,这就要开展荣耻心的心理学研究。<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