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幸福经济:从“更多”到“更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247641
  • 作      者:
    (美)比尔?麦吉本(Bill McKibben)著
  • 出 版 社 :
    南海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比尔·麦吉本毕业于哈佛大学,是美国著名的环境保护主义理论家。他在《纽约时报》等报刊发表的数百篇有关自然的文章在美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比尔·麦吉本广博的知识以及在哲学、自然科学方面的造诣,确定了他在环境科学领域的重要地位,被认为是与梭罗、卡逊齐名的环保作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先后出版了《自然的终结》(The End of Nature)、《资讯遗失的时代》(The Age of Missing Information),与《在机械化时代保持人性》(Enough: Staying Human in an Engineered Age)等多部论著。《幸福经济》是其最新代表作。<br>    比尔·麦吉本曾是《纽约客》(The New Yorker)杂志的特约撰稿人。目前,他定期为《哈泼斯》(Harper's)、《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Monthly)与《纽约书评》(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等刊物写专栏。比尔·麦吉本还是美国米德伯瑞学院的驻校学者,目前和同为作家的妻子以及女儿定居于美国佛蒙特州。
展开
内容介绍
    更多≠更好<br>    一直以来,人类都在致力于追求“更多”及“更好”,总是想用更多的食物,更多的金钱,带来更好的生活。但时至今日,“更多”与“更好”已经不能划上等号。<br>    在自然资源逐渐耗竭,环境危机日趋严重的今天,毫无限制地追求经济发展的模式已渐渐不再适用。为此,比尔·麦吉本大胆的提出了“幸福经济”的概念。他认为,我们应该开辟新的经济发展道路,而不是一味地加速经济扩张;我们应该集中精力在社区范围之内发展经济,而不是建立巨大的、集中的能源开发体系;我们应该鼓励并支持郊区、村落等的自主发展,而不是无计划地占用山林农田以建造厂房。作者在《幸福经济:从更多到更好》中为自己的观点举出了许多令人欣喜的实例,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展开
精彩书评
    成思危:我们要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我们的发展。<br>    更多≠更好<br>    经济转型大趋势,从效率经济到幸福经济<br>    奇迹即将结束,因为环境资源已无法满足经济迅速增长所需。<br>    ——环保总局副局长 潘岳<br><br>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8%或10%要用来处理污染和污染对健康产生的影响。<br>    ——《中国污染损失等于30年经济发展总和》<br><br>    西方经济模式是以化石燃料为主、以汽车为中心的抛弃型经济,这种模式并不适用于中国。<br>    ——生态统计学家 布朗
展开
精彩书摘
    伟大的经济学家凯恩斯说过,人类大半的历史,比如“从公元前2000年到18世纪初,全球文明国家一般人民的生活水平其实没有太大变动,其间偶有起伏,当然曾爆发瘟疫、饥荒和战争,也曾出现黄金时代,但是没有持续的剧烈变动”。凯恩斯估计,在这4 000年间,生活水平最多提高了一倍,因为人类没有学会做新事情的方法。在有历史之前,人类知道火、语言、牲口、轮子、犁、帆船、锅,后来有了银行、政府、数学和宗教。<br>    到了1712年,终于有新事物出现。英国发明家纽科门发明了第一台实用的蒸汽机,他烧煤并用锅炉中产生的热蒸汽来推动抽水机,以抽干煤矿中的水,从而使煤矿更低廉和有效地运作。效率有多高?他的引擎取代了绕着圆圈行走的500匹马。从此以后,发展就加快了。用经济学家萨克斯的话来说就是,“蒸汽机代表人类历史的决定性转折点”。人们不用再靠人力或动物做粗活(动物需要吃谷物,谷物需要靠人下田辛苦耕作才能有收成),而改用蕴藏于大自然间的化石能源来代劳。起初是用煤,接着是用石油、天然气来完成现在一般人视为理所当然的所有事情,从制造肥料、炼钢到发电,不一而足。这些进而促成运输、化学和通信上的所有连带革命,一直到我们现在所处的电子信息时代,都是如此。突然间,生活水平提高一倍只需要数十年,而不是数千年。<br>    从某些方面来说,发明经济增长这个“概念”,几乎和发明化石燃料能源一样重要,耗费的时间也比较久。的确,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让薪资提高的因素“不是国家财富的实际多寡,而是国家财富持续增加”。但是,如同经济学家本杰明·弗里德曼在其以经济扩张为题的力作《经济增长的道德后果》(The Moral Consequences Q厂Economic Growth)中所指出的,现在“并不清楚18世纪中期的思想家是否了解,就长期持续扩张的现代意义来看,经济增长的概念是什么”,也不清楚他们是否认为,过渡到现代商业是单一事件,很快就会达到新的稳定期。不过理论学家没能控制住事件的发展,新经济革命所释放出来的动态企业能量很快就显示。企业显然可以不断改进运营。到了20世纪初,“提高效率”几乎被奉为宗教。特别是在美国,泰勒等提倡效率的专家们将每一项工作分解成几个最小单位,以牧师除恶务尽般的热情,消除一切缺乏效率之事,结果相当成功。(的确,如同许多历史学家所提到的,宗教信仰和经济扩张很快就合为一体。弗里德曼表示:“经济成就,以及它所带来的物质进步,是道德进步愿景的核心。”)就像杰里米·里夫金所观察到的,效率革命很快就横扫一切,不只包含工厂工作,还包含家庭管理、学校教学,以及现代生活的所有其他工作:“效率成为利用地球资源以增加物质财富和推动人类进步的最终工具。”1912年的一次经济会议向美国教育部长提出忠告:“全美各地都认为需要提高效率,而且这种需要越来越迫切。”因此,“学校和其他商业机构‘必须接受’效率测试”。效率已经是最终的指导原则。<br>    ……
展开
目录
前言<br>在人类大半的历史中,有两只名为“更多”和“更好”的小鸟栖息在同一个枝头,人类总想以一石击中二鸟,所以才会一直致力于追求最大的经济产量。<br>第一章  发展之后<br>经济增长不再让大多数人变得富裕,反而造成了社会不公平和不安全。经济增长与物质限制之间的严重冲突,使得持续扩张经济变得不可能,贸然尝试则会产生危险。<br>第二章  大啖本地美食的一年<br>利用本地食材则必须付出一些成本,不是健康或金钱上的成本,而是时间上的成本。付出时间成本的回报却是巨大的,让我觉得踏实并有归属感。<br>第三章  我为人人或人人为我<br>经济学家认为,人类主要是个体而非社区成员,所以他们认为追求经济超高效率是件再单纯不过的好事。事实果真如此吗?<br>第四章  社区的财富<br>我们的体制和经济已经变得太大,需要开始向下修正,需要朝较小和较本土化的社区转变,以保持生态可持续性和提高人类的满意度。社区吸引人们的原因就在于人际接触。<br>第五章 可持续的未来<br>西方经济模式是以化石燃料为主、以汽车为中心的抛弃型经济,这种模式并不适用于中国。接下来的问题是,中国的发展应该是什么样的?<br>后记<br>我们的世界可以提供哪些东西,而我们实际上需要哪些东西。旧有的现实主义(无止境的“更多”)已经变成危险的幻想。到了探索新模式的时机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