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哲人的无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056463
  • 作      者:
    (德)费勃(Rafael Ferber)著
  • 出 版 社 :
    华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哲人的无知》涉及柏拉图作品的独特品质这一大问题,不仅对理解柏拉图的作品有帮助,对理解何谓“哲学”也不无裨益。——刘小枫
  “盛世必修典”——或者说,太平盛世得乘机抓紧时日修典。对于现代之后的中国学术来说,修典的历史使命当不仅是续修中国古代典籍,同时得编修西方古典经籍。
  “柏拉图注疏集”将提供足本汉译柏拉图全集(36种+托名作品7种),篇目结构从忒拉绪洛斯的古本“九卷集”,亦收义疏性专著或文集,共含三个部分:
  1.注疏体汉译柏拉图全集
  2.历代柏拉图注疏选刊
  3.柏拉图今解
展开
内容介绍
  《哲人的无知》作者是德语学界研究柏拉图的新秀,他坚守传统看法,针对图宾根大学和米兰大学的几位古典语文学家的“新成果”提出了新的辩驳,据说给了图宾根学派和米兰学派以毁灭性打击。凭靠这本差不多二十年前(1991)出版的小书,作者一举成名,在如今的柏拉图研究学界受人瞩目。《哲人的无知》初版由国际柏拉图学会印行,印制质量很差,流传想必也不会广,但《哲人的无知:何以柏拉图未写下“未成文学说”?》这个书名颇为招人眼目——像笔者这样的柏拉图学的外行,也被书名吸引,十年前买来一读,印象深刻。去年组译并购买版权时才得知,此书已经有了新版,而且是平装袖珍普及本,新添“补记”回答了初版引发的讨论,篇幅接近原书一半,可见已经引起柏拉图研究圈外更为广泛的读者的兴趣。虽然《哲人的无知》处理的是柏拉图的未成文学说这一相当专门的问题,却使得我们能迅速接近这一著名公案的前沿。事实上,《哲人的无知》涉及柏拉图作品的独特品质这一大问题,不仅对理解柏拉图的作品有帮助,对理解何谓“哲学”也不无裨益。
  柏拉图的所谓"未成文学说"是柏拉图研究史上的一桩著名公案,它指的是:除了流传下来的对话作品外,柏拉图还有未形成文字的学说。有别于外传的对话作品,未形成文字的学说是对内的、秘传的,仅仅口传。柏拉图研究学界本来早已基本认定,柏拉图并没有这种内传的未成文学说,但在上个世纪后半期,因德国图宾根大学和意大利米兰大学的几位古典语文学家(号称"图宾根学派"和"米兰学派")坚持己见,柏拉图的未成文学说问题又一度引人关注。
展开
精彩书摘
  艾伦这个独特的观点依据的是对《形而上学》A6.987b14-988a17的解释,而这种解释已受到Ross(1924,I,页162-177)及Cherniss(194l,页1826)的驳斥,因为,那里的理想数并非指数学意义上的数字(详参Ferber,1989a,页163-168,288-300)。另外,艾伦还忽视了“论善”。
  赛伊尔(K.M.Sayre)虽然赞同“未成文学说”存在,但她认为,既然柏拉图在《斐勒布》中用词有所变化,那么,只有找到这种变化的规律,才可能消除柏拉图诸篇对话与其“未成文学说”之间的分歧:
  要开辟一个更可信的解释路径,就要否定切尼斯及其反对者们都先入为主的假设,亦即在对话中找不到亚里士多德转述的柏拉图哲学。在《柏拉图的晚期本体论》(Plato’s Late Ontol-ogy)中,我已经证明,在《斐勒布》中可以找到《形而上学》中归给柏拉图的观点,其中术语上的一些改变,稍后的希腊注疏家们都曾予以指明。由于“论善”的主题能够与亚里士多德所述的柏拉图哲学逐一扣合,那些导致争议的所谓分歧也就消失了。(1988,页94)
  赛伊尔还试图将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A 6.987b14-988a17等处与《斐勒布》28c-31a联系起来,认为它们意思相同(1983,页112-117,118-186)。但与艾伦相似,赛伊尔此论所依据的对亚氏所述柏拉图思想的解读(也就是把理想数认为是数学意义上的数),已经被切尼斯(1941,页182,注106)及罗斯(1924,I,页162-177)否定。①不过,以上两位学者的主张,不但都与现有的史料相抵牾,而且相互问的矛盾是如此之多,以至于可以认为,针对“未成文学说”的诸种反对意见,几乎没有可能寻得共识。
展开
目录
中译本说明(刘小枫)
中译本导言:灵魂的“密钥”(徐戬)
第一版前言
新版前言
引论
一 出自《王制》的解答
1.“未成文学说”究竟是不是秘学?
2.“未成文学说”仅仅是“简明图式论”?
3.“未成文学说”作为意见
4.“未成文学说”作为神性的知识
5.“未成文学说”作为不可达成的假定

二 出自《斐德若》及《蒂迈欧》的解答
1.《斐德若》中的“书写批判”是对公开著述的批判
2.辩证法家的知识诉求
3.辩证法家的知识欲求是有条件的
4.这种无知的开端可溯至《蒂迈欧》

三 出自《书简七》的解答
1.“因它不像其他学问那般可以言说
2.“灵魂之光
3.“真学说
4.“真学说”对“最大的问题”的论证
5.重回“灵魂之光”以及柏拉图哲学的难题
结语
补记
参考文献
对本书第一版的讨论与回应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