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传统文化时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805066
  • 作      者:
    刘长城著
  • 出 版 社 :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刘长城,1982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哲学系,学者。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和冯友兰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学会冯友兰研究专业委员会南阳分会秘书长。著作:《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百家》(合著);“冯友兰研究论丛”四部书:《传统文化时述》(冯友兰哲学史研究)、《解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的发展》(冯友兰哲学研究)、《哲学大师冯友兰》(冯友兰传记)、《山人斋文集》(学术论文集);《青山之路——一位农民发明家的坎坷人生》;《沉浮神州——段祺瑞军政生涯》;《中原骄子——孟忠焕》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可以从两个方面说人:人“是”什么;人“有”什么。作为人,应当怎样?如何做人?人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是属于人“是”什么的问题。人在物质和地位方面多寡、富贫、尊卑、高下,这是属于人“有”什么的问题。中国文化认为,这二者都很重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中国文化向来把人“是”什么放在首位,人“有”什么是第二位的。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哲学就是讲“人”的学问的,人如果失去了作为人的意义,他即使腰缠万贯,又何足道哉!挺直你的腰杆,堂堂正正地做一个人……《冯友兰研究文丛(套装共4册)》从文化的“轴心时代”讲起,中经历史变迁而引起文化的变迁:先秦诸子——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文化——宋明理学——近代文化——新文化运动后的中国文化走向——毛泽东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以见中国文化的曲折发展历程。“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之学,从一定意义上说,身为中华民族的后裔,如果对于“国学”一问三不知,我们很可怀疑他的国入之资格!该书系作者在对于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研究的基础上写就的,是人们简略而系统地了解中国文化的读本,是大学各专业选修中国文化课的较为合适的参考教材。
展开
目录
《冯友兰研究文丛之一:传统文化时述》目录:<br>序 <br>自序 <br>绪论 <br>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br>一 地理环境<br>二 社会政治环境<br>三 民族和人文条件<br>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及形式<br>一 文化与文明<br>二 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br>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方式<br>一 理论系统的特别<br>二 表述方式的特别<br>第四节 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变迁<br>一 文化与时代<br>二 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期<br>第一章 先秦诸子文化(上) <br>第一节 先秦诸子文化概述<br>一“诸子百家”的缘起<br>二 诸子百家与春秋战国时代<br>三 奴隶制解体和“官”“师”分离 <br>第二节 诸子之一一一孔子<br>一 生平与著述<br>……<br>第二章 先秦诸子文化(下)<br>第三章 先秦其他文化典籍<br>第四章 两汉文化——经学<br>第五章 魏晋文化——玄学<br>第六章 隋唐文化——佛学<br>第七章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理学<br>第八章 中西文化的冲突<br>第九章 新文化运动以来对传统文化的冲击<br>第十章 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br>后记 <br>《冯友兰研究文丛之二:中国哲学的发展》目录:<br>序一 <br>序二 <br>自序<br>第一讲 中国哲学的起源<br>一 哲学是什么 <br>二 哲学本是“外来户” <br>三 中国哲学的“合法性” <br>四 中西哲学,各具特色<br>五 为什么是春秋战国时代<br>第二讲 “照着讲”与“接着讲” <br>一 首先应当“照着讲<br>二 怎样“照着讲<br>三 冯先生的“接着讲<br>四 “接着讲”的得与失<br>五 余论<br>第三讲 “三道”“十派”话人生<br>一 《人生哲学》题目之来历 <br>二 《天人损益论》<br>三 中西比较以求同<br>四 一个新人生论<br>五 人生的无奈<br>第四讲 以“汉”为界说“两分” <br>第五讲 最哲学底哲学<br>第六讲 新理学的施政纲领——《新事论》<br>第七讲 人生的境界 <br>第八讲 新作应需代旧刊<br>第九讲 “冯学”与“冯友兰现象:<br>后记<br>《冯友兰研究文丛之三:哲学大师冯友兰》目录:<br>引 子 <br>第一章 漫漫求学路 殷殷赤子情<br>耕读世家 <br>私塾读经<br>客居武昌<br>延师崇阳<br>辗转求学<br>就读北大<br>心系五四<br>留学美国<br>民族情结<br>第二章 中国哲学成巨著 学科建设开山人<br>文学院院长<br>加入国民党<br>南北独行客<br>安身立命地<br>天人损益论<br>中国哲学史<br>子学和经学<br>两分得与失<br>清华秘书长<br>“河南党”风波<br>……<br>第三章 贞元之际所著书 且将新理接旧理<br>第四章 南渡北妆多事秋 泰然从容守清华<br>第五章 三十年来是与非 一生系得几安危<br>第六章 周虽旧邦 其命维新<br>后记<br>《冯友兰研究文丛之四:山人斋文集》目录:<br>冯友兰先生的学术生涯<br>(《卧龙论坛》1993年第2期) <br>一 冯友兰先生的生平<br>二 冯友兰先生的学术活动<br>三 对冯友兰先生学术思想的简评<br>传统文化的继承与精神文明建设<br>(《卧龙论坛》1994年第2期)<br>《新理学》的理气观<br>(《南都学坛》1994年第2期)<br>一 理与太极<br>二 一理与众理<br>三 气、真元之气<br>四 理气的统<br>简析《新理学》的"性"与"心<br>(《殷都学刊》1994年增刊号) <br>一 性兼形上、形下<br>二 从性兼形上形下说,性可有义理与气质之分别 <br>三 心与心之理<br>四 心与性之关系<br>五 性善、性恶的历史性总结<br>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继承<br>……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