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告诉我们,无论主体性哲学流派还是客体性哲学流派,哲学就是哲学,它不是政治学,也不是社会学,更不是实践科学。
哲学重视人,主要不是重视人的本体作用,而是重视人的智慧,重视人的思想方式和认识方法。哲学重视客体,也主要不是重视自然界或社会,而是强调自然界与社会的哲学意义和哲学价值。所以无论古今中外那些最有价值和影响的哲学著作,一般都不是急功近利的。以中国为例,先秦时期,百家争鸣,最有哲学品位的当是老子、庄子和公孙龙了。虽然他们讲治国之道,但不是急功近利的,在当时的影响,不仅绝对比不过法家,连儒家也比不过,但那思想是深刻的。所以,虽不能急功近利,却能弥远弥深。
现代哲学,对于主体和客体的研究都日益深入了,以致很多哲学,如果按传统的标准,已经不能算哲学。不但德里达、列奥塔、福柯的书不能看作哲学书,就是尼采的书也不像哲学书。虽不像哲学书,毕竟是哲学书,只是他们具有新的特色。
从总体上看,20世纪的哲学与它的研究对象结合得更紧密了,从而使得政治哲学、道德哲学、艺术哲学、逻辑哲学、宗教哲学、历史哲学、科学哲学、文化哲学等,这些研究更为深入,而这些学问也更为流行。
站在本书的立场上看,主客体问题依然是哲学研究的基础性问题之一。
对客体的重视,显然是不容分辨的。虽然哲学也许不那么重视那些客体问题,而且,还有一些哲学流派大体上就属于“为哲学而哲学”的哲学。但无论如何,它们要接受客体的检验。说到底,它还得管用,虽不是实用之用,但至少是智慧之用。全然无用的东西,连“学”都称不上,更不要说哲学了。
重视客体,尤其重视科学研究成果,这其实是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哲学的一大传统。这传统,在哥白尼时代,在牛顿时代,在爱因斯坦时代,都表现得十分明显,尤其是哥白尼与牛顿时代。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