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本价值与公共秩序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85032
  • 作      者:
    刘进田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价值和秩序是哲学面对和,探讨的永恒重大问题,人本价值的确立为公共性和公共秩序的,构建提供了合理性价值根据。
展开
作者简介
    刘进田,1959年2月生,陕西省泾阳县人。现为两北政法人学屿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中国价值哲学学会副会长,西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四个一批”人才,《两北人文科学评论》丰编,福建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人文学研究所和两安市社会科学院特邀研究员。     主要著作行:《文化哲学导论》、《心灵的寻索——哲学·文化价值·法的精神探索》、《法律文化导论》、《法律文化与法制现代化》、《人本价值与公共秩序》、《谭嗣同箴言录》。在《哲学研究》、《读书》、《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和文章120篇,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3部,与他人合著著作、教材8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
展开
内容介绍
    价随和秩序是哲学面对和探讨的永恒重大问题。人本价值的确立为公共性和公共秩序的构建提供了合理性价值根据,公共性和公共秩序则为人本价值的普遍化定在提供了现代性制度载体和保证。《人本价值与公共秩序》运用“经验一超验关系”方法论模式研究价值,提出价值是人本身和人的自我完成的观点。权利和正义是构建公共性和公共秩序的基石。《人本价值与公共秩序》属意于心性哲学和制度哲学的分际。在制度哲学及其公共秩序讨论中坚执正义优先于善的价随秩序,在心性哲学中则肯定善优先于正义之价值秩序,从而使价值秩序与公共秩序之间能够建立起分层清晰的合理关系。
展开
精彩书摘
    2.何谓“人本身”。
    什么是“人本身”?可以从否定和肯定两方面看。从否定方面看,人本身不是神,不是物(包括动物)。人和两种东西相区别,这就是神和物。神是超人的存在,物是非人的存在。超人和非人都不是人。人和神、物都有相同处,但人不能等同于神和物。神有创造世界的能动性,人也有这种能动性,但神没有受动性,即神不是被创造的,人则有受动性;物有受动性,人也有受动性,但物无创造性,人则有创造性。人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而神只有能动性,没有受动性,物只有受动性,没有能动性。这就是人和神、物不同的地方。
    价值是人本身,说明价值不是神本身、不是物本身。不能把价值等同于神本身和物本身。在中世纪,价值等于神本身,神是价值主体,人是价值客体,人的价值在于给神增添荣耀;在机械唯物论那里价值等于物本身,这就否定了人本身的价值。所以马克思指出,在机械唯物主义那里,“唯物主义变得敌视人了”。①将价值等同于神本身、物本身,是对人本身是价值的否定,是神本主义、物本主义价值观,而不是人本主义价值观。要坚持人本主义价值观,就要否定物本主义价值观和神本主义价值观。
    从肯定方面来理解“人本身”,有三个层次的内容:人格、人生、人境。其中人格、人境都是指共性的人、一般的人,或人的共同性。当然人格和人境也有区别。
    (1)人格与人格价值
    这里的人格指人的共性,人的类性,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共同性。每个人所具有的共性就是人格。人有了人的共性,就有了人的格,就不同于动物了。
展开
目录
自序 制度哲学与心性哲学及其分际
第一章 人本价值与人的发现
一 人本价值及其实现方式
二 解读“以人为本”中的“人”
三 市场经济与个人的发现
四 市民社会与个人自由的发现
五 宇宙本体与人的自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人学解读

第二章 价值及其研究之方法论模式
一 价值哲学研究之“经验一超验关系”方法论模式
二 价值哲学主流理论的系统检讨与新境开启
三 价值之源:劳动及其“自克一自取”结构
四 人作为价值本身是否可能

第三章 价值体系与终极价值眷注
一 论融合型价值体系与分立型价值体系
二 经验世界中的超验价值希望——马克思终极价值眷注及其特征
三 市民、公民、德民之价值观及其冲突与协调
四 荣辱观及其价值评价

第四章 正义价值与公共秩序构建
一 公共正义与和谐社会
二 权利价值与和谐社会
三 欲望辩证法与和谐社会
四 个人生活原则与和谐社会
五 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

第五章 理性、语言与人是目的
一 权利、形式理性与人是目的
二 语言与理性
三 自然法:理性规导下的欲望
四 论马克思哲学的法哲学特质
五 确定性的寻求
六 领导干部与哲学学习

第六章 现代性价值与传统文化
一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化
二 先秦诸子的价值形上学阐释
三 儒家人文思想与权利观念的紧张
四 康有为和孙中山的现代化思想及其反思
五 现代性与当代中国农民问题——考察中国农民问题的理论与方法
六 改革、发展、稳定及其关系
七 解放思想与唯物史观

第七章 公民意识及其构建
一 “好人”与“好公民”何者优先
二 精英与群众
三 独立与责任
四 理性的公开使用和私下使用
五 孔子的“爱”与黑格尔的“生命搏斗”
六 身体与经济
七 《论语》和算盘之间
八 劳而后安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