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本然的观点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14637
  • 作      者:
    (美)托马斯?内格尔(Thomas Nagel)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托马斯·内格尔(Thomas Nagel),纽约大学哲学与法学教授,著有《利他主义的可能性》、《人的问题》、《它究竟意味着什么——一篇很短的哲学导论》、《平等与不公》、《他人心灵:1969-1994年批评文集》以及《最后的话》。
展开
内容介绍
  人的自我具有一种分裂的本性,它能超越自己的经验即从客观的观点来思考世界,也能从自身所处的特殊视角即从主观的观点来看待世界。《本然的观点》旨在处理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关系问题。作者认为,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看待客观性。客观性无法对世界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但解决的方法不是禁止客观化。而是求得客观性与不可还原的主观性的协调,即以本然的观点看世界。作者探讨了这个问题在身心关系、知识与怀疑、思想与实在及道德哲学等方面的表现。作者处理这一问题的独特方法,为哲学探究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途径。在形而上学、认识论及价值哲学等领域,《本然的观点》都是一部极为重要的著作。
展开
精彩书评
  在写这本引人注目的书时,托马斯-内格尔成功地将一些极少在一起被揭示的特点结合起来了。他具有非凡的智力上的目标,而且这些目标的实现涉及对杰出的内格尔的许多同时代人所坚持并喜爱的一些观念的完全拒绝……他精确地将那些哲学怀疑及焦虑结合到一起;人们可以猜想爱思考的非专业人士也会感觉到那些怀疑和焦虑,而以哲学为职业的人时常并未对它们加以充分的处理。 <br>  ——P.F.斯特劳森(P.F.strawson),《新共和》<br><br>  这是一本非同寻常的书……作者的所有讨论都是清晰的、富有洞见的,而~些讨论具有独创性和启发性,此种独创和启发真正开辟了哲学思考的新途径……作者将深刻性与清晰性罕见地结合起来了.并且在表达上也是简洁的。应该向所有那些厌烦哲学并对哲学产生绝望的人推荐这本书。<br>  ——查理斯-泰勒(Charles Taylor),《泰晤士报文学削刊》 <br><br>  在哲学主要致力于从技术上讨论深奥问题的这样一个时代,内格尔写出了一部具有原创性的书。该书讨论了与关于世界及我们在世界中的位置的知识相关的一些最重要的问题……任何一个受过教育的人都能读懂它。阅读本书的人,将不得不对他们许多最深刻的信念产生疑问,思考它们的新的可能性,并最终会在理智上变得更加清醒。 <br>  ——乔纳森?格洛弗(Jonathan G1over),《纽约书评》
展开
精彩书摘
  尽管为了方便我将时常只提及两种立场即主观的和客观的立场,而且尽管在各种不同的发现这种对立的地方存在许多共同的东西,但:是更主观的观点和更客观的观点之间的差别实际上是一个程度的问题,并且它覆盖了一个广泛的范围。一种观点或思想形式,假如较少依赖于个体的结构的特性以及个体在世界中的位置,或者说较少依赖于个体所属的那种特殊生物的特征,则比另一种更客观。一种理解形式所通达的主观类型的范围越广,或者说越较少依赖于特定的主观的能力,就越是客观的。当与一种较遥远的理论的立场相比时,与一个个体的个人观点相对而言具有客观性的立场,可能是主观的。道德的立场比关于私人生活的立场更客观,但与物理学的立场相比较,它又较少具有客观性。我们可以把实在看成一组同心的球体;当我们渐渐远离自我的偶然性时,它就会逐步暴露出来。当我探讨关于同生命与理解的特定方面相联系的客观性的解释时,这会变得更加清楚。<br>  我将为客观性提供一种辩护,同时也将提出一种批评。在目前的知识氛围中,这两者都是必要的,因为客观性既被估价得过低,又被估价得过高,而且这两种相悖的估价有时是由同一些人作出的。那些不把客观性看成一种如其本然地理解世界的方法的人,对它估价得过低;那些相信它能独立提供一种关于世界的完全的观点,并取代它从中产生的那些主观的观点的人,对它估价得过高。这两种错误是联系在一起的:它们都起源于人们关于实在以及关于实在之独立于任何特殊形式的人类理解的一种不充分的健全感。<br>  ……
展开
目录
致谢<br>第一章 导论<br>第二章 心灵<br>1.物理的客观性<br>2.精神的客观性<br>3.他人心灵<br>4.一般意识<br>5.客观实在的不完全性<br>第三章 心灵与身体<br>1.双面理论<br>2.作为私人对象的自我<br>3.人格同一性及指称<br>4.帕菲特<br>5.克里普克<br>6.泛心论与精神的统一性<br>7.进步的可能性<br>第四章 客观的自我<br>1.是某人<br>2.语义学的诊断<br>3.无中心的观点<br>第五章 知识<br>1.怀疑论<br>2.反怀疑论<br>3.自我超越<br>4.进化论的认识论<br>5.理性主义<br>6.双重看法<br>第六章 思想与实在<br>1.实在论<br>2.唯心论<br>3.康德和斯特劳森<br>4.维特根斯坦<br>第七章 自由<br>1.两个问题<br>2.自主<br>3.责任<br>4.斯特劳森论自由<br>5.盲区<br>6.客观的结合<br>7.作为自由的道德<br>第八章 价值<br>1.实在论与客观性<br>2.反实在论<br>3.愿望与理由<br>4.一般性的类型<br>5.愉悦与痛苦<br>6.过分客观化<br>第九章 伦理学<br>1.与行为者的三种相对性<br>2.自主的理由<br>3.个人的价值与公正<br>4.道义论<br>5.行为者与受害者<br>6.道德的进步<br>第十章 正当地活着。愉快地活着<br>1.威廉姆斯问题<br>2.先驱者<br>3.五种选择方案<br>4.道德的、合理的及分外的<br>5.政治与归附<br>第十一章 出生、死亡及生命的意义<br>1.生命<br>2.意义<br>3.死亡<br>参考文献<br>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