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变革与应答: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化与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国近代哲学的个案<br>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的总体图景和哲学范式<br>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典型个案:世界历史时代的形成与中国近代哲学的诞生<br> 三、民主与科学的追求: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之变革过程的哲学回应<br> 四、传统与近代的冲突与张力: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与中国近代哲学精神的重建<br> 第一章 传统与近代:农民革命中的近代理念及其悖论——民主与科学的追求:洪仁玕近代观念论析<br> 一、洪秀全与洪仁歼:传统与近代的二元分立<br> 二、“审时度势”、“革故鼎新”:回应世界潮流的近代发展观念<br> 三、“国法”与“技艺”:力倡民主与科学的近代理念<br> 四、意义与悲剧:近代理想与传统羁绊的矛盾冲突<br> 五、余论:基于世界历史理论的历史反思 。<br> 第二章 挑战与回应:东方秩序的危机与观念世界的重建——世界化的哲学选择:康有为的思想转换及其悲剧<br> 一、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与世界化的哲学选择<br> 二、忧国忧民的精神情怀和整体革新的理论主张<br> 三、历史进化观念与政治哲学抉择<br> 四、走向近代的博爱仁学与人性颂歌<br> 五、走向世界的大同理想与立足中国的现实抉择<br> 六、理念与现实的冲突:康有为哲学的意义和悲剧<br> 第三章 批判与超越:以“仁一通”开启近代——走向世界历史:谭嗣同哲学思想片论<br> 一、“仁”的近代解释<br> 二、“仁一通”的哲学阐释与近代人性观念的确立<br> 三、传统政治秩序的危机与近代民权理念的生成<br> 四、礼一仁一通:世界性普遍交往潮流的哲学回应<br> 五、“理性的诡计”:爱国主义与世界主义的深刻悖论<br> 六、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的哲学回应:“中国资本社会的思想家”<br> 七、应答时代精神之呼唤的“最高理论家”<br> 八、传统与近代的内在张力:谭嗣同与我们的时代<br> 第四章 启蒙与救亡:在自由与富强之间——通往世界之路:严复思想的意义与悲剧<br> 一、走向“世界文学”:翻译与价值观念的转换<br> 二、通往富强之路:穿行在自由与富强的张力中<br> 三、检点传统文化:批判、反思与双向重建<br> 四、解读历史悖论:启蒙与救亡的悲剧性冲突<br> 第五章 革命与重建:顺应世界潮流的革命变革——传统与近代的双向变革:孙中山哲学的理念及其意义<br> 一、历史进化观念:寻求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的哲学根据<br> 二、知难行易: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化与国人文化一心理结构的重建<br> 三、民生理念:资本时代的矛盾悖论与人道的历史哲学<br> 四、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走向世界历史转化的曲折道路<br> 余论 批判与建构:在历史与伦理之间——现代性与超越:寻求历史理念与意识形态的变革<br> 一、资本扩张与世界历史:在批判与建构之间<br> 二、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中国的问题与选择<br> 三、民主与科学:成就及其问题<br> 四、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批判与建构的双重维度<br> 五、走向和平、发展、合作的和谐世界:世界政治理念的革新与世界政治秩序的重建<br> 参考文献<br>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