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自然灾害事件频繁发生。由于特有的地质构造条件和地理位置,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每年都要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的打击。据统计,我国每年洪涝灾害受灾面积为1000多万公顷,成灾面积在500万公顷以上;干旱灾害受灾面积为2000多万公顷,成灾面积1000万公顷;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010;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260万平方公里,且每年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每年土地沙漠化损失约达2000多亿元。仅2006年,我国农村地区因各种自然灾害打击,致使农作物受灾面积近3600万公顷,绝收面积440多万公顷。据《农民日报》报道,2006年1-8月,全国因各种自然灾害损失粮食810多亿斤;死亡家畜127万头、家禽2100多万只,倒塌畜禽圈舍570多万平方米;损失水产品120多万吨,因灾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近1000亿元,农民人均损失超过100元。另据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泽椿分析( 2007年),我国每年因各种气象灾害造成农业受灾面积5000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占GDP的1%—3%。
二是事故灾难损失严重。近几年,全国每年发生的各类事故造成约12万人死亡,70多万人受伤。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2500亿元。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全国每年发生的各类事故灾难,如煤矿安全事故、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等的大部分受害者是农民工,因此,各种事故灾难对农村的危害同样是非常严重的。2003年12月23日,重庆开县发生油田特大井喷事故,波及周围大片农村地区,造成243人中毒身亡,2142人住院治疗,65000人被紧急疏散,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400余万元。
三是公共卫生事件危害生命安全。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多种传染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达84万;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50万,每年死亡13万;慢性病毒性乙性肝炎患者2000万;特别是434个县仍有血吸虫疫情,使6500万人受到威胁,患者84万。2003年“非典”和2004年初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爆发,都给农村社会经济和农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据统计,“非典”导致农产品出口减少53.8亿元,农村居民纯收入减少96.9亿元。高致病性禽流感爆发期间,不仅宰杀了大批家禽,而且疫区在一定时期内不能继续饲养,给家禽养殖业造成致命性打击,极大地影响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