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透视域和句子的语法关系结构之间提供映现原则(mappingprinciple)的是显要性层级(saliencyhierarchy)。透视域是一个认知概念,而不是一个句法概念。透视的基础主要是由人们导引注意力的认知能力提供的。说话人选择从哪个参与者来透视场景取决于场景中哪一个参与者吸引了说话人的注意力,或者说说话人意图把听话人的注意力导引向场景或框架(frame)中的哪一个成分。对于这一点,Fillmore(1976,1977,1985),Langacker(1987,1991),Ungerer&Schmid(1996),都有深入的论述。
要使(在主动句中)处于外围的成分成为句子的核心成分,我们可以有被动句和中动结构两种选择,但由于被动句更多地被用来描述事件,这样中动结构尤其是附加语中动结构就成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Steinbach(1998:177)甚至认为要描述一个本来在主动句中位于介词短语中(即处于外围)的实体的特点,附加语中动结构是唯一方式(onlypossibility)。它可以很好地描述该附加语中的实体在其参与的相关活动中的所体现出来的特点。此时,该场景中的其他参与者都不是处于显要地位,或者说是淡出透视域,那么在要投射(project)的论旨层级(thematichierarchy)中,本来处于外围的这个格角色就在thematichierarchy中占据最高层次,从而投射为句子的语法主语。
比如下面的这个例子,“昨晚在工作室里约翰让我用雕刻刀把一块木头刻成一个漂亮的玩具”这一事件,我们要对它进行描述可以有许多角度,即有许多不同的透视域。有些事件的参与者是我们关心的,需要编码进入我们的话语传达给听话人的,有些则是我们不关心的,淡出了我们的透视域的。只有那个在我们对该事件的认知中占据显要地位的成分才会成为句子的主要成分。
33 a. John made me carve the wood into a beautiful toy with a graver in the studio last night.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