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汉语韵律句法探索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7300957
  • 作      者:
    吴为善著
  • 出 版 社 :
    学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作者简介
    吴为善,江苏南京人,1950年1月出生。1985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 。1993年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讲学,为研究生讲授中国语言的文化。现任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多年来,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商业传播用语领域进行研究,出版《广告语言的全方位透视》等专著,多篇论文在《汉语学习》、《语言学论丛》等专业刊物发表。 
    作者作品:
  · 《汉语韵律句法探索》
  · 《广告语言》
  · 《透视汉语交际技巧》
展开
内容介绍
    汉语韵律句法研究近些年来也逐渐受到学界的关注,这是汉语语言学研究同国际接轨的结果。其实汉韵律句法的问题,早就引起语言学者注意,赵元任、吕叔湘、张斌等学界前辈都曾有过精辟的论述。笔者在20世纪80年代曾对汉语音节组合和句法结构的内在关联作过探索,写了一系列小文章,引起了学界的注意。<br>    本书是对汉语韵律句法的初步探索,书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如汉语节律的自然特征及其规则、双音化在汉语发展过程中的双重作用、汉语结构的前松后紧倾向及其普遍意义、汉语节律结构模式以及汉语结构的四个位置等等,都还有待于学界的确认和进一步探索。语言是一个多维、立体的复杂系统,无论从哪个界面介入,目的都是为了通过表层事实去探索背后隐藏的“密码”,从而揭示语言的奥秘。通过本书使我们对汉语韵律句法有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对汉语语言学更加了解。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汉语节律的自然特征<br>    一、一种合理的研究思路<br>    二、音步长度的确认及其类型<br>    三、音步组合的松紧及其规律<br>    四、韵律要素的选择及其定位<br>    (一)韵律要素的选择<br>    (二)韵律要素的定位<br>    第二章 音节组合与句法结构<br>    一、三音节音段组合规律及其认知解释<br>    (一)三音节音段的组合规律<br>    (二)对于三音节现象的解释<br>    (三)其他学者的相关解释<br>    二、五音节音段组合规律及其结构调整<br>    (一)问题的提出<br>    (二)我们的推断<br>    (三)结构的调整<br>    三、主谓结构前单音节音步的出现条件<br>    (一)问题的提出<br>    (二)我们的分析<br>    (三)相关的问题<br>    四、汉语后置单音节粘附性的相关例证<br>    第三章 韵律结构的层次分析<br>    一、汉语的韵律层级<br>    (一)纯韵律的单位与层级<br>    (二)句法韵律的单位和层级<br>    二、汉语“韵律词”的界定<br>    (一)提出“韵律词”的背景<br>    (二)研究“韵律词”的成果<br>    (三)界定“韵律词”的依据<br>    (四)确认“韵律词”的意义<br>    (五)关于多音节“韵律词”<br>    三、汉语韵律短语的分析<br>    (一)韵律词和韵律短语的区别<br>    (二)类词韵律短语和自由韵律短语的区别<br>    第四章 双音化在语法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规律<br>    一、关于双音化问题的反思<br>    (一)双音化的倾向<br>    (二)双音化的结果<br>    (三)汉语词的长度<br>    二、双音化的正向效应:融合<br>    (一)“融合”的机制<br>    (二)“融合”的趋势<br>    三、双音化的逆向效应:分化<br>    (一)“分化”的机制<br>    (二)“分化”的趋势<br>    四、“分化”及其汉语虚化轨迹<br>    (一)词法层面:词根一类词缀一词缀<br>    (二)句法层面:实词一语法词一附着成分一形态标记<br>    五、汉语语法化的不对称现象<br>    (一)构词层面不对称现象的表现特征<br>    (二)句法层面不对称现象的表现特征<br>    六、汉语结构“前松后紧”规律的普遍性<br>    (一)“前松后紧”规律的界定<br>    (二)音节结构的展示<br>    (三)句法结构的展示<br>    (四)“前松后紧”规律的心理解释<br>    第五章 汉语节律结构模式及其汉语的结构位置<br>    一、轻重音及其二元对立<br>    (一)汉语重音的特征<br>    (二)轻重二元对立<br>    二、“重音位”及其变体<br>    (一)两字组:后重格式——中重(次重音+主重音)<br>    (二)三字组:扩展的后重格式——中轻重(次重音+轻重音+主重音)<br>    三、“弱重位”及其确认<br>    (一)“弱重位”的分布<br>    (二)“弱重位”的特征<br>    (三)“弱重位”的意义<br>    四、汉语节律结构的模式<br>    (一)汉语节律结构的模式<br>    (二)典型实例的类型分析<br>    五、汉语结构的位置意义<br>    (一)汉语音节结构模式的解析<br>    (二)汉语句法结构模式的解析<br>    附录:试论汉语语音的象征性表现功能<br>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