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历史语言学论文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659518X
  • 作      者:
    周及徐著
  • 出 版 社 :
    巴蜀书社
  • 出版日期:
    2003
收藏
作者简介
    周及徐,文学博士,研究方向:历史语言学、先秦两汉语以及汉语与其他语言的历史比较。现在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专著《汉语印欧语词汇比较》另有《康熙字典现代版》(合著)及语言学论文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语言在不断地产生,又在不断的消失。一种语言在交流和变化中产生,另一种语言也在分化为几种语言,同时原始的语言走向了消亡。《历史语言学论文集》结集历史语言学的14篇论文,是希望能从中看出历史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的演变,也希望能对汉语史研究有所启迪。
展开
精彩书摘
    普通话的影响是成都话语音变化的主要因素,向普通话语音靠拢是成都话语音变化的主要趋势
    本文第二节中收集180个词,产生变读的有125个(根据本文第二节统计,以下数字同)。其中,变读音与相应的普通话读音声母、韵母和调类全部相同的有70个,约占变读词总数的56%;变读音与相应的普通话读音声母和韵母相同的94个,约占变读词总数的75%:变读音与相应的普通话读音韵母相同的有107个,约占变读词总数的86%。可见,普通话的影响是成都话语音变化的主要因素,成都话语音模仿、学习普通话的趋势十分明显。考虑到趋同于普通话的变读盛行于青年学生中的情形,这种趋势今后会日益加强。
    变读的125个词中,韵母变化的有86个,约占变读词总数的69%;声母变化的有68个,约占变读词总数的54%:调值不变,调类变化的仅有7个,约占变读词总数的5.6%。可见,在变读词中,韵母变化最多,声母变化较少,声调变化极少。声调是当代成都话中最稳定的语音成分。
    〔摘 要〕从现存文献来看,上古汉语似乎是以单音节为主的。但是周秦时期的一些诗歌,例如《诗经》 《楚辞》,却记录了大量的双音节单纯词(即传统所谓“连绵字”),从文献观察,这些双音节词在当时,尤其是在后来的汉代,又以意义相同、语音相近的单音节词出现。本文分析了见于《离骚》中的这种双音节词现象,认为双音节词的单音节化是上古汉语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实。
    〔关键词〕双音节词;单音节词;离骚;上古汉语从现存的文献来看,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的。但是一些先秦时期的文献,特别是最能反映口头语言的诗歌一类的文献,如《诗经》 《楚辞》以及一些民谣、谚语等等,却记录了大量的双音节词。(即传统所谓“连绵字”,大部分是双音节单纯词。)这使我们推测当时的语言中是存在着大量的双音节词的。而在汉代以后,除了袭用的以外,创新的双音节单纯词很少。保存在书面语中的这类双音节词,如“荒忽”、“相羊”、“夭阏”、“诧傺”之类,总显出很古拙的样子,使人感到它们是更早的时代的语言的遗迹。然而语言的历史是连续的、渐变的,其间不应有截然的裂痕。上古汉语中的这类双音节词在后世也应该是有迹可寻的。连绵词单用其中一字的现象,在先秦古文献中时有出现,传统训诂学称之为“长言(之)、短言(之)”或“缓言(之)、急言(之)”。本文以在《离骚》中出现的双音节单纯词(名物词除外)为例进行分析,发现这些词的单音节化现象并非个别的偶然现象。通过对这些词例的归纳分析,笔者认为这种现象与上古汉语历史演变的过程有关。
    这段文字记述了孔子的话,说史前时期(黄河流域地区)曾有过一种社会制度,这种制度和后来的君主专权、贵族世袭的封建制度不一样。它的特点是国家(天下)属于人民,人民选举有
    德行、有才能的人来管理国家。因此人们互相信任,关系和睦,整个社会友爱团结,像一个大家庭。后来这种社会制度消失了(“今大道既隐”)。这段话本来是很清楚的。
    可是,由于中国奴隶制和封建制社会的历史长达五千年,有史以来的文献记载满本都是君主世袭“家天下”,于是人们对《礼记》的这段文字产生了怀疑。在相信古文献记载还是相信推测的问题上,许多人选择了后者。许多权威的词典和教科书,都把“大同”解释为一种社会理想。《辞海》“大同”条注:“儒家的社会理想。”〔2〕大学教材《古代汉语》(王力主编,1981年修订本)“大同”篇注:“同,和,平。大同,高度的和平,实际是指原始共产社会的那种局面。是当时知识分子由于对现实不满而产生的复古思想,”〔3〕(208页)为了使“大同”篇的文意与这种推测性的解释相符,又在“而有志焉”下注〔10〕:“有志焉,指有志于此。孔子这句话是说:大道实行的时代和三代英明之主当政的时代,我都没有赶上,可是我心里向往。”
展开
目录
辨《说文段注》“涐”、“沫”二篆注误兼辨
《辞源》《辞海》同字条之误
释“告”及甲骨文牛龄诸字
20世纪成都话音变研究
古“甫”今“巴”话语源
上古汉语双音节词单音节化现象初探
《尔雅·释诂》“林、烝,君也”解
“於菟”之“菟”的同族词及其同源词
“大同”新解
“弓”的传播和史前世界文化交流
比较法与科学研究
《汉语印欧语词汇比较》自序
历史比较法和汉语——印欧语比较
汉语和印欧语史前关系的证据之一:基本词汇的对应
汉语和印欧语史前关系的证据之二:文化词汇的对应
上古汉语中的*Kw-/*K->P-音变及其时间层次
Correspondences of the Basic Words between Old Chinese and Proto-Indo-European
Correspondences of Cultural Words between Old Chinese and Proto-Indo-European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