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看看孩子 想想自己:教育的思维与细节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42314939
  • 作      者:
    沈举卓, 沈加红著
  • 出 版 社 :
    甘肃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获得整体人生幸福是教育的终极!
    真正的父亲最多只有10年,两代人的幸福都由此打下终身烙印。
    把握小溪的流向,方知汇入哪方江海。
展开
内容介绍
    青少年期是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多种危机的时期,是一个开始由家庭更多地迈进社会的时期,更是一个思想定型、决定人生走向的时期。
    《看看孩子想想自己:教育的思维与细节》通过一位事业成功的父亲对孩子未成年的养育过程的思考,以全新的视角,对孩子的生活经历、家庭环境、社会实践等进行全面、详细、真实地介绍和分析,并由父亲通过自己的人生旅程、社会经验、理论探索、哲理反思,从而得出了一个独特的、可以广泛争论的结论:
    真正的父亲最多只有10年,即在孩子8~18岁之间! 8岁之前的父亲主要是动物性的,18岁以后的父亲主要是社会性的。
    本书主要讨论了:在这10年的不同年龄时期孩子已经有了什么?父亲在孩子的言行中看到了什么?已经有社会经历的父亲应该如何全面地看待社会事物?从中想到了什么?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抓住孩子这个未成年的10年?对于各种价值的取向、对于各种哲理的思辨中,作为一位真正的父亲,应该自己如何定位?应该告诉孩子哪些真实的话?在对于大量的社会存在感受和大量的社会事实、经历面前,作为一位真正的父亲自己应该如何看清、看全问题,继而如何提高孩子今后的生存能力和获得整体人生幸福?
    对于人生和教育来说,都只能一次过,不能重来或改写。本书作者的丰富阅历,以及对大量理论观点、社会信息的整理和浅显的阐述、比较,对于时间少、压力大的现代年轻父母们来说,是一个难能可贵的人生启发,是一种生命意义上的时间节约,也是在当今浮躁和喧闹的社会环境中的一贴“清凉剂”。
    《看看孩子想想自己:教育的思维与细节》结合著者的《人生无草稿》一书,对人的思想跟踪记录从“零”开始,完整地、详细地、真实地展示与分析了一个人的思想成长发展全过程。
    本书可作为学生、家长、教育和心理工作者的参考书。本书的内容也是未成年教育、中学生写作、东部沿海文化与西部内陆文化比较、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比较等方面的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评
    “播下一粒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行为的果实;播下一粒行为的种子,就会收获习惯的果实:播下一粒惯的种子,就会收获性格的果实;播下一粒性格的种子,就会收获命运的果实。”
    ——团中央少年部部长、全国少工委副主任 高洪
    
    “如果我们没有对20年后的预测,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因为我们不是在办职业补习班。--复旦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中文系主任陈思和教授  真正的父亲最多只有10年,即在孩子8~18岁之间!”
    ——本书作者 沈加红
展开
精彩书摘
    我们可以很明显感觉到:这种理论非常符合我们社会的环境要求、我们受到的教育要求、我们习惯的心理要求,因为,这种观点是我们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特点。其实,在理论上,这种观点否定了“人类追求幸福的欲望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动力”,把德行以及达到这种道行的修身养性当做人生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把幸福看成是人们追求道行的结果和副产品。并且,严格区分肉体幸福与精神幸福,把肉体感官享乐排斥在幸福之外,仅仅承认满足精神上尤其是道德上的需要才是真正的幸福。因此往往倡导利他主义的精神,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利己主义倾向,反对把幸福同个人私利相联系。
    第二种观点:道德就在于能使人幸福,道德是达到幸福的手段,幸福是道德的目的。即“幸福即道德”说。主张者认为:幸福就是道德,获得了幸福也就等于获得了道德,有幸福的人也就是有道德的人,恶运或者不幸往往和不道德相联系的,因此,幸福要高于道德。
    我们同样可以很明显感觉到:这种理论非常陌生或别扭,与符合我们社会的环境要求、我们受到的教育要求、我们习惯的心理要求不一致,因为,这种观点是西方传统思想的一个特点。他们认为,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道德的意义就在于能帮助人们实现这一目的,离开了幸福,道德就毫无价值可言。第三种观点:把道德与幸福统一在至善之中,道德与幸福都不过是达到最高理想的一种手段和阶梯。即“至善是道德与幸福的统一”说。
    ……
展开
目录
上卷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越来越大的困惑
父亲的反思
真正的父亲
第二章 人脑与电脑
孩子的生长突增
人的“认知规律
8岁、13岁、16岁
中学的风险
信息冲击顽固的大脑
电脑的杀入
教育是孩子的第二次生命
价值多变独立思考不能变
第三章 人格与性格
成功才有幸福
人才及人格三要素
性格及个性
沃尔玛与IS09000的启示
第四章 理性与信仰
“玛希洛·乔治”和“福荫土”
舍利赴港供奉与祭孔大典
正确对待科学
整合与会通
第五章 道德与幸福
“我的家”与“车
道德高于幸福还是幸福高于道德
偶像的另一面
幸福在父爱与母爱之间
第六章 对学校教育的感悟
对教育界的初步认识
对教育界的认识
“怪胎”生“怪胎
两个开发票女孩的启示
数学大师的声音
老师——“面具”后面的人
第七章 社会教育中的思考
时世造英雄与英雄造时世
做正确的事情与把事情做正确
悬崖边的三五步
知识的用处
第八章 结束语

下卷
初一年级
我的肢体分析
屏幕前的故事
说句心里话
颓废之国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