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社会教化的传统与变革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2849619
  • 作      者:
    黄书光主编
  • 出 版 社 :
    山东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作者简介
    黄书光,1962年11月生,1989年获教育学博士学位,1998年晋升教授。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已出版学术专著《中国教育哲学史》第四卷、《胡适教育思想究》、《陈鹤琴与现代中国教育》、《理学教育思想与中国文化》、《国家之光人类之瑞——复旦公学校长马相伯》,合著及参编著作有《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中外教育比较史纲》(古代卷)等7部,发表论文60余篇。专著及主要参编著作曾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上海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特别奖”、“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等奖项。1997年获“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称号,2001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003年获“第四届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社会教化的传统与变革》是一部较为系统的中国社会教化研究著作,以问题的形式对中国社会教化的传统与变革进行深层次的多维透视,力图通过揭示中国社会教化的理论建构、实践运作及其内在发展逻辑,以彰显中国“千秋教化”存在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展开
精彩书摘
    由上可知明代社学一般设教读一人,由地方政府选任,如前面所讲,由学行俱佳的地方名儒、儒学生员或者是已经取得功名的读书人担任。对社学教读的选择是很慎重的,要“慎选通晓文理端方纯笃之士”以司教责,“选纯实稍知文理者为教督”,而且要定期予以考核,合格者免其徭役。清代对社师资格的规定也比较具体,如雍正初诏令“择生员学优行端者,补充社师”。又乾隆《大埔县志》载:“择文行优长贡生、生员教课。”同明代一样,有资格担任社师的基本都具有生员资格,可想而知,由这些饱受儒家教育、笃信儒学义理的知识分子来担任乡村子弟的启蒙老师是再合适不过了。
    明代社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儒家的“六艺”,御制大诰和律令也是必学内容。其他可由主办者自行选择。因此,社学与儒学相比,教学内容可选择的空间较大,因此不像儒学那样整齐划一。我们以广东黄佐在家乡实施的《泰泉乡礼》的乡校为例。黄佐把社学的教学内容分为六行、六事、六艺三项,其中六行为:孝、悌、谨、信、爱众、亲仁,主要对儿童进行儒家道德伦理教育;六事指:洒、扫、应、对、进、退,着重对儿童进行良好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六艺的目的则主要是对儿童进行礼、乐、射、御、书、数等基本技能的训练,社学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分为早、午、晚学。早学主要是“诵书”和“正句读”,所诵书《小学古训》、<孝经》和《三字经》,之后再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书,然后治经。午学主要是“歌诗或书数”,所用教材为《洪武正韵》、《诗经·鹿鸣》、《菁莪》、《关睢》、《四牡》、《伐木》、《棠棣》、《蓼莪》、《采繁》、《采苹》、《南山有台》、《缁衣》、《淇奥》、《抑》等。晚学则学习各类礼仪,如冠礼、婚礼、祭礼、射礼、乡饮酒礼、士相见札、投壶礼等。可见社学的教学内容可以由其主持者制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许多县令还亲自编教材,如顺昌知县胡容“摩刷小学,训释圣谕,编诗训颁布各学,使之知所趋向”。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社会教化思想的历史建构与理论审视
第一节 先秦多元教化思想的生成
一、儒家教化说
二、墨家教化说
三、法家教化说
四、道家教化说
第二节 教化权力之争与儒家教化思想主流地位的确立
一、教化权力之争及其嬗变:从“以法为教”到“无为而治”
二、董仲舒与儒家主流教化思想的确立
三、“三教”融合与儒家教化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节 儒家教化思想的学术旨趣及其特征
一、道德本性与儒家教化的人性论依据
二、社会控制与儒家教化的伦理政治诉求
三、多维辐射与儒家教化的组织运行系统

第二章 社会教化政策的价值导向
第一节 社会教化政策和模式的奠定
一、“独尊儒术”社会教化政策的形成
二、儒学社会教化模式的奠定
第二节 社会教化政策的衍化与调适
一、儒学式微及其教化模式的衰败
二、隋唐两代的统治策略及其社会教化政策
三、宋辽金元的社会教化政策
第三节 社会教化政策的巩固与加强
一、明中前期儒学统治地位的重建
二、清朝崇儒重道的社会教化政策

第三章 学校:教化的本源
第一节 “教化以学校为本”:官学与社会教化
一、儒学的官学化与汉代学校制度的建立
二、知识与教化:唐代官学的双重功能
三、宋代地方官学的繁荣与儒学的传播
四、明清时期的地方官学与基层社会教化
第二节 社学与乡村社会教化
一、“正风俗,扶世教”--社学的目的
二、“导民向善”--作为社学主办者的地方官
三、道德教化--社学的教学活动
四、社学与“化外”地区之教化
第三节 对乡俗教化的关注:书院的社会教化活动
一、书院的官学化与大众化趋势
二、书院与地方社会教化

第四章 家规族法、乡约与社会教化
第一节 家规族法:面向族人的教化
一、从家训到家规:宋、元以前的家规族法
二、族人的规训:明清时期的家规族法
三、明清家规族法对妇女与儿童的教化
四、关于家规族法中教化权力的讨论
第二节 乡约:面向乡民的教化
一、宋代乡约:教化之儒的社会理想
二、明代乡约:官方教化权力的逐渐渗透
三、清代乡约与基层社会教化

第五章 社会教化的民间载体:日常读物
第一节 中国传统日常读物的演化及其特点
……
第六章 通俗文学中的教化世界
第七章 地方士绅的社会教化理想与实践
第八章 宗教与教化--以佛、道为中心的考察
第九章 中国传统教化的近代嬗变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