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历史课程现状的分析
我国现行中学历史课程设置分为义务教育初级中学和全日制普通高中两段,其课程设置和编排分别以两个大纲,即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1992年9月颁布,以下简称《初中大纲》)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供试验用,1996年5月印发,以下简称《高中大纲》)为依据。由于这两个大纲均是在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和积极推进教育改革的社会背景下编制的,比较以前的大纲,体现了一些改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强调了历史课程在义务教育和普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2)体现了历史课的时代感、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史论结合的特点。(3)在高中历史课程中改变了单一升学的体系,将课程分为必修、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三部分,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选择性。(4)在课程目标上,除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外,还增加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目标。
在即将迈进新世纪之时,我们从“21世纪的社会--21世纪社会发展所需的新人--培养新人所需的教育”的思路出发,重新审视两个大纲指导下的现行历史课程,就会发现它在课程的类型、课程的目标、课程的结构、课程的内容以及课程的编排等方面存在着某些问题,同素质教育课程观念和行动指向上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下面主要从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内容和课程的编排三方面进行重点说明。
首先,现行历史科课程目标存在着成人化、抽象化、绝对化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活动的展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