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1
第一部分 社会课程:自画像/1
第一章 社会课程的教育意义/1
一 社会的和人文的功能/2
二 公民素质教育的反思/6
三 社会课程的价值取向/20
第二章 社会课程的形态表征/32
一 制度化的社会课程/32
二 课程形态图谱:分化和综合/44
第二部分 课程形态:社会课程演变的宏观分析/49
第三章 学科形态的社会课程/49
一 地理科:从区域描述到空间分析/49
二 历史科:从宏大叙述到主题探讨/64
三 公民科:从角色认同到公民参与/83
四 小结/101
第四章 集合形态的社会课程/103
一 社会科的诞生:NEAl916年报告/104
二 缓慢的演进:专业协会的成立/113
三 学科结构运动:新社会科/115
四 追求卓越:课程标准化运动/122
第五章 课程形态交锋的地域特色/137
一 标准化形态:社会科的全球化扩张/137
二 日本和新西兰:自由和保守的对抗/142
三 英国:深厚的学术性科目传统/165
四 澳大利亚和中国:分化抑或综合/182
第三部分 课程组织:社会课程设计的微观分析/223
第六章 社会课程的内容构成/223
一 课程文本的分析综述/224
二 课程文本的描述分析/226
三 课程文本的比较分析/240
四 小结/254
第七章 社会课程的组织模式/255
一 汉纳和环境扩展模式/255
二 布鲁纳和学科结构模式/260
三 塔巴和概念螺旋模式/266
后记/274
主要参考文献/282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