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地级市政府“放管服”改革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7207704
  • 作      者:
    陈诗怡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放管服”改革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是我国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和主战场。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放管服”改革效能,是摆在理论研究者和改革实践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综合来看,本书主要具备选题较新颖、实用性较强、可读性较好三个突出特点。第一,选题较新颖。伴随着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研究者们尝试对“放管服”改革开展评价,但却鲜有研究者运用科学、系统的评价方法对其开展实际测评,既有研究更倾向于从营商环境的角度透视“放管服”改革进展,或基于政府工作报告、政策文本等二手资料开展规范性分析,主观研判改革进展。在寥寥无几的关于“放管服”改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中,评价指标设计也基本停留在理论化推演阶段,缺乏实证检验。对此,本研究将扎根中国国情,聚焦于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中坚力量——地级市政府,从效能评价的角度出发,尝试构建一套全面、系统的地级市政府“放管服”改革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可靠性。第二,实用性较强。“放管服”改革在破除体制、机制等深层次结构化障碍方面的显著优势,使之成为我国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和主战场,更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和“助推器”。科学、合理、可靠、稳健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为地级市政府“放管服”改革评价提供有效的技术工具,帮助地级市政府明确在同类改革主体中的实践定位,促进改革任务的有序推进,有助于更好地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第三,可读性较好。“放管服”改革以理顺政府、市场、社会三者间关系为核心,是能够有效破解深埋于体制、机制内部的结构性障碍,促进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之举,在解决“证明你妈是你妈”的“奇葩”证明,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的“三角债”式循环证明,“红顶中介”的牟利空隙等不良现象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因此,该议题与读者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易于引发读者的身临其境之感,在思想和情感上与作者形成共鸣。
展开
作者简介
陈诗怡,女,1994年生,辽宁沈阳人。管理学博士,现为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行政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先后在《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州学刊》《学习与探索》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撰专著1部。主持省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4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党的十八大以来,“放管服”改革作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和关键,得到中央及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放管服”改革,是摆在理论研究者和改革实践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本书以地级市政府“放管服”改革为研究对象,选择从中国本土的效能评价视角切入,在廓清效能本质的基础上,形成内在潜能-外显效用分析框架,提出“放管服”改革效能方程式,尝试构建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且适用于测量地级市政府“放管服”改革效能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系统化评价改革进展提供有效的测量工具。本书适用于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者、公共管理实践领域的决策者和执行者,以及对公共管理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001
第一节 “放管服”改革效能评价研究缘起 001
一、研究背景 001
二、问题提出 005
三、研究目的 006
四、研究意义 007
第二节 “放管服”改革效能评价研究述评 009
一、“放管服”改革的相关研究 010
二、政府改革绩效评价的相关研究 024
三、简要述评 031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033
一、研究思路 033
二、研究方法 034
三、研究创新点 037

第二章 “放管服”改革效能评价的基本理论阐释 038
第一节 “放管服”改革效能评价的相关概念 038
一、地级市政府 038
二、“放管服”改革 039
三、“放管服”改革效能 046
四、“放管服”改革效能评价 051
第二节 地级市政府在“放管服”改革中的重要地位 053
一、地级市政府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中坚力量 053
二、地级市政府能够全面呈现“放管服”改革任务 054
第三节 “放管服”改革效能评价的理论基础 054
一、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及其应用 055
二、SPO模型及其应用 062
三、服务型政府理论及其应用 068
第四节 “放管服”改革效能评价的分析框架 073
一、构建思路 074
二、基本内容 074
三、框架的适用性 077
四、框架的指导作用 077

第三章 从绩效到效能:“放管服”改革的评价视角转换 079
第一节 “放管服”改革效能评价的逻辑起点 079
一、传统绩效评价视角的理论审视 080
二、效能评价新视角的提出 081
第二节 “放管服”改革效能评价的理论内核 082
一、“放管服”改革效能评价的核心要义 082
二、“放管服”改革效能评价的内涵解读 084
三、“放管服”改革效能评价的显著优势 086
第三节 “放管服”改革效能评价的基本特征与价值取向 088
一、“放管服”改革效能评价的基本特征 088
二、“放管服”改革效能评价的价值取向 089
第四节 “放管服”改革效能评价的价值意蕴 091
一、开拓了政府改革评价研究的新视角 091
二、纾解了对效能本质的模糊性认知 091
三、为国家深化“放管服”改革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092
四、为地方政府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指明方向 092

第四章 地级市政府“放管服”改革效能评价维度构建 094
第一节 整体思路与实现路径 094
一、整体思路 094
二、实现路径 096
第二节 地级市政府“放管服”改革效能评价维度的构建理据 097
一、评价维度构建的规范分析 097
二、评价维度构建的实证分析 101
第三节 地级市政府“放管服”改革效能评价维度的主要内容 104
一、内在潜能模块的主要内容 104
二、外显效用模块的主要内容 106
第四节 地级市政府“放管服”改革效能评价维度的基本形态 107
一、内在潜能模块的基本形态 107
二、外显效用模块的基本形态 110

第五章 地级市政府“放管服”改革效能评价指标设计与遴选 113
第一节 实践路径与基本原则 113
一、实践路径 113
二、基本原则 115
第二节 地级市政府“放管服”改革效能评价指标设计 117
一、内在潜能量表的指标设计 117
二、外显效用量表的指标设计 119
第三节 地级市政府“放管服”改革效能评价指标遴选 122
一、内在潜能量表的指标遴选 123
二、外显效用量表的指标遴选 129
第四节 地级市政府“放管服”改革效能评价指标确立 140
一、内在潜能量表的指标确立 140
二、外显效用量表的指标确立 142

第六章 地级市政府“放管服”改革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检验 145
第一节 地级市政府“放管服”改革效能的问卷编制 145
一、问卷的基本结构 146
二、问卷的主要内容 147
第二节 地级市政府“放管服”改革效能的问卷试测 148
一、内在潜能量表的预调查分析 148
二、外显效用量表的预调查分析 153
第三节 地级市政府“放管服”改革效能的数据采集 159
一、样本选取 159
二、样本特征分析 164
第四节 地级市政府“放管服”改革效能的测量与分析 166
一、量表质量分析 166
二、地级市政府“放管服”改革效能的测评结果 170
第五节 地级市政府“放管服”改革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校验 177
一、校验思路 177
二、评价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178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校验结论 179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180
第一节 基本研究结论 181
一、构建“放管服”改革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是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
必经之路 181
二、“放管服”改革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由内在潜能与外显效用量表
共同构成 181
三、“放管服”改革的内在潜能量表包含12项具体指标 182
四、“放管服”改革的外显效用量表包含27项具体指标 182
五、“放管服”改革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是一套科学可用的测量工具 182
六、省会城市的“放管服”改革效能水平基本上高于普通地级市 183
七、普通地级市的“放管服”改革过程有效性往往高于省会城市 183
八、供给侧视角下的“放管服”改革效能水平总体上高于需求侧 183
第二节 研究不足 184
一、样本的数量和代表性尚待加强 184
二、研究的理论分析深度尚待提升 184
第三节 研究展望 184
一、扩大实证研究的调查范围 184
二、结合典型的地方实践案例 185
三、开展国内的区域对比分析 185

参考文献 186

附录 204
附录A “地级市政府‘放管服’改革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专家咨询问卷(第一轮) 204
附录B “地级市政府‘放管服’改革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专家咨询问卷(第二轮) 213
附录C 地级市政府“放管服”改革效能的问卷调查
(地级市政府公务员类) 219
附录D 地级市政府“放管服”改革效能的问卷调查(普通市民类) 22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