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不是独木桥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对于所有考生家长而言,“伊人”就是高考,只要孩子能够顺利进入那座象牙塔,即便是自己憔悴十倍也都是无怨无悔的。同样,在很多人看来,只有孩子从高中生活迈进宽敞的大学课堂,才觉得自己孩子终于成龙、变凤了;也只有进入大学,孩子们的前程才会一片光辉灿烂。因此,长久以来,大家就把高考看作是通向成功的“独木桥”。
然而,高考真是每个人取得“真经”的必经之路吗·我想以前可能是,但现在不是,也许永远都不会再是。
曾经有一位专门研究高考心理的教授,做过一次民意调查,接受调查的有500位市民,他们中的73%不赞同高考是“独木桥”的提法。有82%的人认为高校不断扩招,使得孩子们过高考这座“桥”的难度大大降低。一位1977年参加高考的“老前辈”表示,当时的高考录取率只有2%,自然众多被录取者就有过了“独木桥”的成功感觉。到20世纪80年代,高考的录取率也不过20%一25%。而2002年的高考录取率已超过70%,因此,参加高考就好像过“独木桥”的感觉已经荡然无存。
再者,一半以上的接受调查者认为,高考已经取消了年龄的限制,原来只能在指定的时间里接受大学教育,因此才出现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现在,只要自己愿意,在任何年龄段都可以接受高等教育,“过桥时间”已经掌握在了自己手里,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以“过桥”。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应该正确认识高考的意义。
近年来,学生将自己的父母因无力支付大学学费而告上法庭的事屡有发生,其中有位学生这样看待状告父母的原因,“如果父母不供养我上完大学的话,那么我的一生就算完了。”且不说这种“不上大学就毁了一生”的想法是对还是错,单凭逼迫父母卖血乞讨供自己上大学,甚至还要将贫穷父母告上法庭的行为,就让人感觉非常凄凉。这些孩子太自私了,他们连最起码的亲情和孝心都没有,即使他们能上完大学,或者毕业后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但以他们的德行而言,能为社会接受吗·
另外,即便你考上了著名的高等学府以后,也不见得就能出人头地。在一些大城市,那些从事服务员、促销员等职业的大学生,经常被自己的同学或亲戚朋友认为是“不屑一顾”的职业。关于这个问题,反对者认为这是大材小用,国家白培养了他们。但专家则认为,将来的大学毕业生主要是由市场经济调配,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摆正心态,从事什么职业都可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