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课程设计基础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2826473
  • 作      者:
    钟启泉主编
  • 出 版 社 :
    山东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0.6
收藏
内容介绍
      《当代中小学课程研究丛书:课程设计基础》主要突出如下三个特点:一,努力把握世界课程思潮的脉搏。本研究得到英、美、德、日、奥等国课程专家的咨询和大量文献资料的支持,因此使我们有条件比较全面地审视世界课程理论的研究成果,并且着重对美、英、德等国的课程流派作出系统的梳理,为我国的课程理论建设积累有益的参照系和翔实的思想资料。
      二,同我国的中小学课程改革实践紧密结合。本研究紧紧抓住我国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过程中提出的诸如“素质教育”、“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等基本概念展开理论探索,使课程模式的研究具有针对性、前瞻性。
      三,从课程流派与课程开发模式的比较中,提示可供我国借鉴的基本思路和具体策略,为我国中小学的课程改革展示广阔的世界视野。
展开
精彩书摘
    科学一技术一社会课程第一次把理科知识与社会问题结合为一个整体,创立了“统整课程”的模式。它不是按照学科体系,而是围绕迫在眉睫的、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社会问题来组织内容、开展教学。课程内容具有高度的“适切性”,即切合社会的需要和学习者的个人需要。它不仅要使每一个学习者获得基本的科学和技术素养,还要使他们成为高科技时代的负责的公民,共同承担起对人类社会的现在和未来的责任。为实现上述目标,课程设计中通常包括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除了传统的阅读和实验活动外,还可以开展模拟法庭、模拟议会、戏剧演出、访问调查、论文写作等各种活动。在许多问题上并不强求得出唯一正确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以事实为依据,可以从各自的观点和信仰出发各陈己见,开展争论,探讨问题的解决途径。
    总之,科学一技术一社会课程旨在揭示科学技术所具有的正面和负面的社会影响,并试图阐明对科学技术的潜在影响预作人为控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而寻求缓和与解决“技术理性”时代的各种矛盾和危机。
    事实上,科学技术可能产生的正负面影响并不是科学技术所固有的。“技术理性”归根结底是人的产物,是特定社会的产物。正如把科学技术用于扩充军备、制造杀人武器的是人;开展“核裁军”谈判、销毁现有的武器,也还是依赖人的努力。与其说人们受着科学技术的控制,成为科技的奴仆,不如说是人们受着以盲信和滥用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社会观念和社会体系的束缚。批判的对象不应该是科学技术,而应该是滥用科技的社会自身固有的弊端。因此,更重要的是对社会的批判和对人自身的批判,人类摆脱危机的最终出路在于社会的更新和人的更新。
    ……
展开
目录
总序
本卷前言
第一编 课程研究方法论
第一章 课程研究方法论
第一节 课程研究方法论的演进
一 以理论构想为主的演绎型研究范式
二 以修订方法为主的准演绎型研究范式
三 以实证科学方法为依据的归纳型研究
四 归纳与演绎的结合——以综合方法为依据的研究
五 课程研究的后现代范式
第二节 知识论研究与课程
一 知识·知识观·知识教育
“知识范围”论与“知识阶段”论研究
三 “知识生成”论与“知识特征”论研究
第三节 学科论与课程——以社会学科与自然学科为例
一 社会认识与社会学科
二 自然认识与自然学科
第四节 课程的社会学研究
一 教育内容的社会学探究
二 课程社会学的研究.
第五节 课程的国际比较研究
一 比较课程研究的动向
二 国际机构的课程研究
三 比较课程研究的案例
第二章 现代课程开发论
第一节 现代课程开发的课题与方略
一 校本课程开发
二 课程开发的方略
三 课程开发与教学研究的课题
第二节 学力与课程——以日本的学力说为例
一 关于“学力”概念的探讨
二 战后日本的学力论争与学力说的演进
三 日本学力模型研究的特征与意义

第二编 “素质教育”视野中的课程开发
第三章 素质教育的本质
第一节 素质教育本质论
一 素质教育:现象剖析
二 素质教育:本质探论
第二节 特色教育本质论.
一 特色教育是“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的体现
二 特色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
三 特色教育是对特定社区生活的超越
四 特色教育建设应把人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
第三编 “全球教育”视野中的课程开发
第四编 课程评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