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的开发活动,既包括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又包括国家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化实施,还包括学校课程开发活动。<br> 一、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实施<br> 为增强课程的适应性,课程政策上鼓励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即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br>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是国家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虽然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小学到高中都要开设的必修课程,是我国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在内涵上是存在一定差异的。该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必修课的性质还是有所不同的。其他的必修课,一般都有相应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国家只出台基本的指导纲要,规定相应的课时比例和4个内容指向,至于具体怎么开设,则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地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这是一门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课程,需要学校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校的实际,进行校本化的开发和实施。<br> 三、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的学生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由学校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具有多样性并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构成学校课程的有机整体,是执行国家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