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教育政策分析.2004.2004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139887
  • 作      者: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译
  • 出 版 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教育政策分析2004》探讨了当前教育政策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些问题都源自OECD国家在教育领域的重大战略目标。它把OECD中的教育工作与其他工作联系起来(特别是科学、技术和工业理事会,OECD税收政策与管理中心)。这样,《教育政策分析2004》强调各种政策之间更紧密的联系,这正是2003年在2月在都柏林举行的OECD教育部长年度会议所强调的主题。<br>    《教育政策分析2004》是OECD教育委员会与教育理事会工作的一部分。它是各成员国政府、在OECD供职的各国专家以及OECD秘书处合作的产物。
展开
内容介绍
    《教育政策分析2004》包括第一章重新审视了第三级教育体系内传统大学的替代机构的地位;第二章汇总了OECD有关信息与通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了一些需要谨慎对待的教训,并提出了提高教育信息与通讯技术投资对国家的回报所需的条件;第三章讨论了经合组织在有关教育活动中未曾系统研究的一个主题,即在国民终身教育中,学校在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方面所应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第四章开辟了一个新领域,研究了以税收政策为手段推进终身学习需要考虑的一些政策问题。本期教育政策分析还包括一个附件,简要描述了OECD成员国教育政策的最新进展。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再访非大学第三级教育机构<br>    2.1  课程的职业性导向<br>    在很多国家,提供第三级教育的非大学机构是由从前的职业学校发展而来,主要通过合并小型学院来系统地发展能够提供多种职业培训的综合性大型院校。澳大利亚、芬兰、荷兰、挪威和英国均采用这类职业性院校发展模式,但挪威在这方面的特点已不再显著。相反,美国的大部分社区学院和加拿大的小部分社区学院的创建初衷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完成大学水平的前两年课程,当前这类学校的主要功能仍是提供学术性学习和可升人大学的预科课程。<br>    芬兰、德国和瑞士的非大学机构旨在提供职业准备课程。这类学校不提供人文类的通识教育课程,该校学生通常毕业后直接就业。澳大利亚的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的定位与此类似,但也提供一些通识教育课程来帮助学生提高基础技能或帮助学生准备升人大学。美国的大部分社区学院和加拿大的小部分社区学院提供职业准备和大学升学两类课程。情况较为特殊的是为提供职业预备项目而创建的法国技术学院(IUTs),这类学校中63%的学生在完成两年的学习后都会升人大学继续学习(HCEEE,2003)。实现这种升学的方式是升学考试以及技术学院和普通大学互认的学位证书体系。<br>    2.2  所提供的教育的层次<br>    如图1.2所示,本章所述机构所提供的教育课程存在多种多样的层次,这部分取决于这些机构的办学定位是单一的还是多重目标的。例如北美的社区学院致力于为所在社区提供从识字到高级职业培训的多种教育服务。当然,即使在职业培训这个领域内,办学的水平层次也是多样的。<br>    一些提供第三级教育的机构也教授高中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ISCED 3),例如建筑工程、文秘工作、零售、汽车和机车维修、机械加工、金属制造、电器,以及比较初级的商务和信息技术。这类课程在欧洲国家是由高中层次的院校提供,在奥地利、德国和瑞士等国则由学徒式学习课程承担。在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等英语国家,ISCED3水平的职业教育由专业职业学校提供,例如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理工学院。与奥地利和德国相比,以上英语国家所开设的这类职业培训往往不侧重通识教育和基本技能。在美国,ISCED 3水平的职业教育由社区学院提供,但这类课程的数量正在逐步减少。
展开
目录
本书概要<br>第一章 再访非大学第三级教育机构<br>摘要<br>1.导言<br>2.目标<br>3.第三级教育机构如何纳入国家教育培训体系<br>4.经费困境<br>5.教学质量<br>6.经济收益<br>7.结论<br>参考文献<br>图表数据<br><br>第二章 从教育信息与通讯技术投资中获得回报<br>摘要<br>1.导言<br>2.教育信息与通讯技术的投资现状<br>3.评估信息与通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br>4.信息与通讯技术能否改进学习<br>5.信息与通讯技术在促进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的障碍<br>6.如何跨越障碍——来自创新学校的经验教训<br>7.结论<br>参考文献<br>图表数据<br><br>第三章 学校如何促进终身学习<br>摘要<br>1.导言:学校教育,终身学习过程中被忽略的一环<br>2.一个在学校教育中推进终身教育的框架<br>3.学生作为学习者——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br>4.学生作为学习者——动机与学校归属感<br>5.学校组织和知识管理<br>6.学校教育和一生中学习机会的分配<br>7.结论<br>参考文献<br>图表数据<br><br>第四章 税收与终身学习<br>摘要<br>1.导言<br>2.持续投资终身学习的战略<br>3.为什么税收政策与终身学习有关<br>4.税收政策作用的近期状况:三个国家的经验考察<br>5.结论<br>参考文献<br>附录:OECD各成员国教育政策的最新进展<br>《教育政策分析》的目的及以前各册内容简介<br><br>框、图、表目录<br>框<br>框1.1 第三级教育的定义<br>框1.2 提供第三级教育的非大学机构<br>框2.1 各国有关教育信息与通讯技术的政策:韩国和新西兰<br>框2.2 国民收入多大程度上决定了对教育信息与通讯技术的投资<br>框2.3 瑞典学校信息与通讯技术国家行动计划(ITIS)<br>框2.4 澳大利亚两所创新学校中的信息与通讯技术<br>框3.1 PISA阅读能力标准各等级的定义<br>框3.2 学生“在校归属感”的整体情况<br>框3.3 行为自主的关键能力<br>框3.4 要求更广泛的教师职责<br>框4.1 税收政策对人力资本投资影响的评估<br><br>图<br>图1.1 2001年工5岁及工5岁以上人口在不同第三级教育课程中的入学率<br>图1.2 2001年根据ISCED分类的各种类型与各种层次的非大学第三级教育机构的在校生比例<br>图1.3 2002年25-64岁人群按教育水平计算的相对收入<br>图2.1 2003年每台计算机对应的15岁学生数平均值<br>图2.2 2003年每台计算机对应的学生数和人均GDP<br>图2.3 1995年和2001年在已联网的学校就读的高中生百分化<br>图2.4 2000年和2003年15岁学生在学校中使用计算机的平均频率<br>图2.5 2000年成绩最差和最好的学生其家庭拥有计算机的平均数量<br>图2.6 2000年低分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舒适感和可观察到的能力<br>图3.1 2000年15岁学生PISA阅读能力指标达标情况<br>图3.2 2000年PISA阅读能力学生分布情况<br>图3.3 2000年在校归属感低的学生<br>图3.4 校长报告中在2000-2001学年中等学校教师参与专业化发展项目情况<br>图3.5 2002年15-19岁的人接受教育和没有接受教育的预期年限<br>图3.6 2002年15岁的人在30岁之前结合工作完成教育的预期年限<br><br>表<br>表1.1 2001年按课程类型和院校类型分类的第三级教育在校生分布<br>表1.2 2001年5A级第三级教育按学校类型分类的在校生年龄分布<br>表2.1 2000年和2003年每台计算机对应的学生数平均值<br>表2.2 2003年每台计算机对应的学生数和学校中使用计算机的频率<br>表2.3 2003年15岁学生为12个特定目的几乎每天或者每周几次使用计算机的情况<br>表2.4 2000年和2003年自我报告经常使用计算机来学习学校功课和经常使用教学软件的<br>15岁学生百分比<br>表2.5 2001年在计算机被广泛用于各种教育目的的高中就读的学生百分比<br>表4.1 教育投资方面的经济与财政限制<br>表4.2 终身学习财政分担方案概况<br>表4.3 2001年中央政府规定的企业税率<br>表4.4 2003年个人总劳动收入边际税率(包含各收入水平的税率)<br>表4.5 1000美元既定培训支出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减税收益比较<br>表4.6 所得税起征的收入下限<br>表4.7 有关人力资本投资税收政策的主要特点:奥地利、芬兰、荷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