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实验是全方位的,试图从多元角度寻求实施“快乐教育”的途径,找出实施“快乐教育”的规律。应当说,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给我们很多启示。其中有些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要重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愉悦。这是对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挑战。过去许多教师和家长都以结果的愉悦作为教育的最高追求。所谓“严师出高徒”、“棒打出孝子”都已成为人们公认的真理。于是,教师和父母常把自己所做的一切,甚至包括对学生身心所施加的几近残酷的压力,都归结为“为了孩子好”这种善良的愿望。而“快乐教育”则不然,他们高度重视教育的过程,特别是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体验。他们认为,使学生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才能形成学生持续发展的心理动因,才能使学生通过过程的积淀最终形成良好的基础素质。实践证明,“快乐教育”所主张的动机、过程与效果的统一,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要重视教育环境的和谐。“快乐教育”认为,儿童在教育过程中愉悦的心境来自教育环境的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蔼可亲的师长,互助友爱的同学关系,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这一切都会形成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良性互动。因此,和谐环境的建设是学校至关重要的任务。而传统教育则把树立教师的权威地位,培养学生唯上、唯书作为实现教育任务的前提。实践证明,“快乐教育”所阐明的教育过程中客观与主观的辨证关系,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要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快乐教育”认为,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需要依靠教育者形成合力。在校内,教职员工要形成合力,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在校外,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合力,特别要在转变教育观念方面形成共识,破除陈旧的人才观与教育观,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和谐的环境。因此,“快乐教育”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致力于多元关系的协调发展。实践证明,“快乐教育”主张在教育过程中,要紧紧把握各相关因素矛盾运动的进程,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