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使用的功能,晚清以降的“演说”,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政治宣传与社会动员,二是文化传播与学术普及。前一类声名显赫,后一类影响深远;与学界同行的思路不太一样,我更关注后一种演说,因其与现代中国学术及文章的变革生命关。至于与演说。三足鼎立的现代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以及报章书局的大量涌现,使得学者们很少只是“笔耕不辍”,其“口说”多少都在媒体或文集中留下了痕迹。介于专业著述与日常谈话之间的“演说”,成了我们理解那个时代学人的生活与学问的最佳途径。于是,我决定选择章大炎、梁启超等数位著名学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演说”如何影响其思维、行动与表达。演讲者“说什么”固然重要,可我更关注其。怎样说——包括演说的姿态、现场的氛固、听众的反应、传播的途径,还有日后的“无尽遐思”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