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技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1629086
  • 作      者:
    方新等[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作者简介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由群对中国科技发展问题有着丰富研究经验和强烈责任感的中青年学者构成。他们坚持科学与民主的学风,以团结协作、客观务实的态度开展研究工作。1999年开始,该学术群体每年围绕一个核心主题,选择中国科技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与讨论,并以《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和《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的形式发表研究成果。研究组成员主要来自国家科学技术部、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系统。工程研究所、国务院体改办和长城企业略研究所等机构。
展开
内容介绍
    《2003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科技发展战略问题研究》旨在对中国科技工作进行及时、客观和全面的总结与评估,关注科技发展的重大事件,探讨热点问题,展望未来动向,为广大读者提供中国科技发展的全景描绘,并为企业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br>    2003年报告主要包含以下内条:<br>    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回顾及展望<br>    快速增长的我国高技术产业<br>    FDI对本地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东莞分析<br>    技术进步战争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启示<br>    1978-2002年技术创新政策的分析<br>    财政科技投入的效益与制度化研究<br>    中国科技竞争力的差距<br>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技发展战略问题研究——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分析<br>    综论<br>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愿景及其含义<br>    二十年战略机遇期科技含义分析<br>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更重视科技知识的扩散与应用问题<br>    发展国防科技是全面小康的前提<br>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科技发展的制度保障。
展开
精彩书摘
    与政策重点的调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br>    (1)第一阶段(1985~1992年):改革拨款制度,放松对科研机构的管制。这一阶段,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要落实“面向”、“依靠”的方针,主要政策走向是“放活科研机构、放活科技人员”。政策供给集中在拨款制度、技术市场、组织结构及人事制度等方面。<br>    第一,改革拨款制度。依据科技活动特点与分工,对全国各类科研机构的科研事业费实行分类管理。对主要从事技术开发的科研机构在五年内逐年削减事业费,直至完全或基本停拨;对主要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机构实行基金制,国家只拨给一定额度的事业费;对从事社会公益性研究工作和农业科研工作的机构,国家仍拨给事业费,实行包干;对从事多种类型研究工作的机构,其经费来源视具体情况通过多种渠道解决。核减下来的事业费,2/3留给国务院主管部门用于行业技术工作和国家重大科研项目,1/3由国家科委用做面向全国的科技委托信贷资金和科技贷款的贴息资金。<br>    拨款制度改革的目的有二:一是从资金供应上改变科研机构对行政主管部门的依附关系,迫使其通过主动为经济建设服务,争取多渠道的经费来源;二是用商品经济规律调整科技力量布局,扩大全社会的科技投入,加速科技成果商品化。这项改革进展较为顺利。到1991年,中央级科技开发机构实现了事业费减拨全部“到位”,地方到位率为80%,在全国县以上政府部门所属的5074个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中,有1186个不再要科学事业费。③拨款制度的改革对长期形成的“大锅饭”制度是一个强有力的冲击,现在看来,也是改变科技人员的观念和促进科技产业化的一个最有力的杠杆。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我国科技发展述评与展望<br>第一章 18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回顾及展望<br>一、18年的科技体制改革的回顾<br>二、我国现有科技体制中存在的问题<br>三、未来科技体制改革的四大关键问题<br><br>第二章 快速增长的我国高技术产业<br>一、我国高技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br>二、投资、出口和技术创新是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三大主要因素<br>三、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地区差异<br>四、高速增长中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br><br>第三章 FDI对本地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东莞的分析<br>一、引言<br>二、关于FDI与技术进步的文献综述<br>三、FDI与技术进步联系的两个层次<br>四、FDI与内生技术能力的培育:广东东莞案例<br>五、结论性评价<br><br>第四章 技术进步与就业创造之间关系的探讨<br>一、技术进步及影响就业的方式<br>二、对技术进步引起就业总量变化的不同看法<br>三、技术进步与就业变化之间的若干关系<br>四、政策含义<br><br>第五章 高技术战争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启示<br>一、引言<br>二、科学技术与战争的关系<br>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次局部战争的新特点<br>四、高技术局部战争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启示<br><br>第六章 1978~2002年技术创新政策的分析<br>一、问题的提出与分析的对象<br>二、创新政策特点分析<br>三、从软件产业的政策看我国创新政策的作用<br>四、结论与启示<br><br>第七章 财政科技投人的效益与制度化研究<br>一、财政科技投入的目标定位、效益和制度化的关系<br>二、我国财政科技投入效益和制度化方面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br>三、美国和日本提高财政科技投入效益的做法与经验<br>四、政策建议<br><br>第八章 中国科技竞争力的差距<br>一、中国基础研究的实力与差距<br>二、中国技术的竞争力差距<br>三、中国科技的综合竞争力差距<br>四、中国科技投入的差距<br>五、中国科技竞争力的基本结论<br><br>第二部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技发展战略问题研究<br>——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分析<br>第一章 综论<br>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我国科技发展提出了迫切的需求<br>二、二十年战略机遇期意味着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br>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们高度重视知识创造问题<br>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们更加重视知识扩散与应用问题<br>五、竞争性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br>六、本报告的框架结构与基本观点<br><br>第二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愿景及其科技含义<br>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愿景<br>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技需求<br>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技需求的政策含义<br><br>第三章 二十年战略机遇期的科技含义分析<br>一、二十年战略机遇期的本质特征<br>二、二十年战略机遇期的科技含义<br>三、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br>四、结论<br><br>第四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高度重视知识创造问题<br>一、知识创造是科学技奈研究的本质内涵<br>二、典型国家知识创造模式的比较<br>三、中国知识创造模式的现状与问题<br>四、必须正确处理知识创造过程中面临的六大问题<br><br>第五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更加重视科技知识的扩散与应用问题<br>一、知识扩散与应用是科学技术研究的必然归宿<br>二、我国的知识扩散和应用能力严重不足<br>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知识应用战略取向<br>四、加强知识扩散和应用的七大措施<br><br>第六章 发展国防科技是全面小康的前提<br>一、对2020年前我国国家利益的初步分析<br>二、科学技术必须为国家利益服务<br>三、关于我国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br><br>第七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科技发展的制度保障<br>一、制度和政策约束仍然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障碍<br>二、竞争性市场体制的建立是推动中国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br>三、在政府主导下完成向竞争性市场制度过渡<br>四、结论及其政策含义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