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未来宣言:我们如何为二十一世纪作准备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222030565
  • 作      者:
    (德)马蒂亚斯.霍尔茨著
  • 出 版 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1
收藏
作者简介
    马蒂亚斯·霍尔茨生于1955年,新闻记者和社会学家,德国最具影响的趋势研究者。在80年代,作为价值转变问题和青年文化的专家,他为Tempo.Merian和《时代》等杂志撰稿并撰写了三部曲,如《疯狂的80年代人》。
    1993年他出版了有关90年代中期的趋势一书《趋势篇1》:1995年的《趋势篇2》探讨了90年代后期的主流:1994年,霍尔茨出版了《流行词词典》,这些都是目前德国趋势研究的权威著作。
展开
内容介绍
    《未来宣言:我们应如何为二十一世纪作准备》是目前悲观主义和悲鸣文化的角解毒药。二十世纪末,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两种态度把人分为不同的阵营:一方将新千年的未来首先看作是崛起的机遇:另一方则认为它是日益衰退的征兆。
    《未来宣言:我们应如何为二十一世纪作准备》的作者霍尔茨是趋势与未来学研究者,在其乐观的未来宣言中,他以所有重要的文化领域为例,指出新思维无处不在。劳动、政治和社会的新契约正在形成并寄希望于人的学习能力。新技术和人拥有的更大的自由度不再是风险与陷阱,而是对更加成熟的,更具多元化社会的选择。
展开
精彩书摘
    怀疑是加大综合过程的一部分,但已上升为纯粹的生活准则,它最终引发的是沮丧或精神病结构。作为登程与告别所必需的东西不能作为生活的准则发挥作用。比如在内心有所保留及对伴侣抱有矛盾的心理——他是我真正要找的吗?他会欺骗我吗?我还能找到更好的吗?他为什么有这些该死的性格——越来越使生活复杂化,直至最终不可能有任何幸福。长久自主的“我”不能真正信任他人,得不断地建构第二、第三种选择,以防他的担心变成事实;得建构距离,租备用住房,组织爱情。
    不能信任他人者得自己动手做一切;不能明白无误说“是”的人分散自己的精力。然而整个人类进程,如孩子的教育、建房或组建一个公司作为纯粹个人奋斗的行动是一种绝望的事。影响我们城市单身文化的“自主性的不信任”,在私生活里也好,个人事情上也罢,其结果都是表现温和,很快爆发,继而是苦涩。有时则表现出虽闪光、但也无效的自恋。
    信任一个人像安慰剂,适用各种超复合。突然处处形成选择。综合与信任相结合,会是成功的成长。爱情的力量同样如此,当我们相爱,总能感受这一点,舍此无它。
    信仰:模棱两可是“无解脱的”综合,如果我们模棱两可,则在悖谬中消损我们的精力,我们体验不到“流动”,既没有创造性又不幸福。信仰也以此模式发挥作用。信仰是非个人的信任形式,这里旧的文化要素如“宗教”和“精神”在综合符号上有了新的意义。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转变的语法
第一章 未来世界观的变化
从60年代技术乌托邦到世纪之交的逆向未来主义
第二章 综合的冒险
从“二元”思维到综合思维:为什么说综合理论是通往未来的钥匙
第三章 德国的悲鸣
转变的蒙昧:为什么德国人的心态敌视未来
第四章 在自私的国度
为什么个人主义是我们的命运

第二部分21世纪的社会契约
引言文明的新阶段
第一章 政治的新契约
超越左右派的现代化
第二章 福利国家的修正
公民、国家与集体之间的新契约
第三章 新的劳动契约
当工作“流动”时
第四章 生产力的新契约
从“股东价值”转向“工作拥有者价值
第五章 新的学习契约
知识社会的基础
第六章 创新契约
走向新的“发明文化
第七章 全球化陷阱的彼岸
为什么“不平等”可以是道德乌托邦
第八章 欧洲乌托邦
谨慎的辩护人
总结21世纪的“新政”

第三部分 未来心态
第一章 为什么我变成了乐观主义者
克服杞人忧天,告别世界末日的思想
第二章 转变的文化
未来转变的思想工具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