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出版蓝皮书》已经初步成为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的品牌科研成果之一,尽管它仍存在着内容和文字方面的一些不足。《2004~2005国际业状况及预测》是这一品牌在2005年的延续。若无特殊变故,它将会以不间断的年度报告的形式延续下去。
与之前两次的研究成果比较,《2004~2005国际出版蓝皮书》突出了对主要出版业发达国家近3年来发展状况的纵向对比和分析,从而能够较为整体和全面地把握美、英、法、俄、日、韩六国出版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另外,对于统计资料隔年发布或是比较匮乏的一些国家,课题组一方面对其出版业进入21世纪之后的状况进行了补充分析以及内容方面的修正——如对官方机构只公布单数年出版业统计数字的加拿大,研究人员增补了大量的近5年来的数据资料;另一方面将部分国家替换为其他一些出版业比较有特色或代表性的国家,如将印度和澳大利亚替换为目前南美出版业最发达的墨西哥和拥有三大世界知名出版集团的荷兰,力求为业界提供国际出版业发展趋势方面的更加具有说服力的状况分析和预测数据。
经过研究,课题组发现,经历了世纪之交中网络技术的光彩亮相和网络泡沫的黯然破灭后,传统出版业开始了寻求与网络时代出版行业的新型结构和发展模式的契合点,并为之困惑、恐慌,乃至逐步适应、转变的过程。这种过程仍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新的竞争对手的出现而继续下去,在2004年则主要表现为如下3个趋势。
一、传统出版业的恐慌:阅读危机扩大,出版商欲振乏力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纸介质媒体在知识、信息的传播与发布渠道中的权重大大下降,各种专业数据库制作者、电子图书馆、开放信息资源都成为传统出版商的竞争对手。全球出版传媒业出现了以内容为核心,多种业态、多种介质、多种资源的融合趋势。在这种情况下,纸质书刊的出版公司陷入了普遍的恐慌,惊呼“阅读危机”出现了。
2004年,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和韩国的国民阅读状况都呈现出不乐观的态势,主要表现在国民阅读率和青少年读者阅读率的降低,及人均购买书刊数量、书刊发行量和阅读时间的减少。这些国家的政府和行业协会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收效不大。面对销量和利润率的下跌,传统出版公司的应对措施主要是增加出版种数和提高价格。
书价的提高,引发了美、加等国二手书网络销售市场的繁荣,从而进一步打击了传统出版商,形成了恶性循环。网络销售消除了读者对买书便利性的考虑,书价成为选择销售方式的唯一依据。因此,二手书市场的发展打击了包括传统出版商在内的依靠新书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图书生产流通环节。由于出版行业尚未完全适应网络对于行业的影响和确定网络时代的发展模式,二手书的繁荣势必将行业秩序推向更加混乱的局面。
另外,书价的提高也使英国超市等非传统渠道对图书大幅度打折的问题更加突出。
二、新的挑战:GOOGLE的野心和开放式出版的威胁
网络作为新生的出版介质还将继续给传统出版业以及现行的版权保护体系带来更大的冲击。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国际知名搜索引擎GOOGLE宣布,公司与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的图书馆以及纽约公共图书馆达成协议,对其馆藏图书进行扫描。出版商们担心图书关键内容公开后会影响到销量,版权专家们则认为搜索内容中使用的书中文字如果未经版权持有人许可,可视其为侵权。此外,由于网络对于某一国家本土文化的强大推广力量,过多强调美国图书内容(GOOGLE扫描的图书多数是美国图书)的这一计划受到了来自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的批评。
另一方面,在欧洲开放社会学会(Open Society Institute)以及科学界、图书馆界的推动下,开放式出版作为一种新型的出版方式,已经成为对于传统的出版业和版权法的一种颠覆性的力量。
开放式出版是信息技术与出版业紧密结合后催生的产物,但它的本质却是国际科学界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实现科学信息的共享而发起的一场革命。
近年来,英、美等发达国家图书馆的购买预算日益不足,图书馆购买力的匮乏已经与期刊订阅费用的上涨互为因果,形成了恶性循环。其结果是,发表了文章的科研人员在图书馆内查阅同行甚至本人的全部成果论述时遇到相当的困难,因此使得科研人员对科技期刊这一科研活动的主要传播媒介的依赖程度不得不降低,这极大地妨碍了科学信息的沟通和科研事业的进步。而科技出版商却在出版学者学术成果的过程中获取了本应属于学者的丰厚的利润。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