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最有影响力的书:中国2003-2005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1864468
  • 作      者:
    《新京报.书评周刊》编辑部编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那些已经塑造文明的名著和那些曾经震撼世界的巨人,需要一再重温、巩固;
  那些正叙述当下世界、建筑现代思想、贡献新价值、对社会发生影响的文本、观念和作者,也需要不断寻找、亲近。
  我们阅读千年来、百年来的经典,也阅读十年来的新作,以此更新思想,以此与时代交流。
  一家有影响力的报纸以开阔的阅读视野、丰富的阅读资讯和专业的评论态度,向读者呈现这个时代的阅读视界中值得阅读书、值得认识的人和值得关注的文化事件:
  罗伯·格里耶、莫迪洛、裘小龙、斯蒂格利茨、谷川俊太郎、史景迁、何柄棣、麦片勒斯、昆德拉、程抱一、束星北、黄万里、朱德庸、欧阳应霁、树上春树……桑塔格作品、《达·芬密码》、《长河孤旅》、《光荣与梦想》……
展开
作者简介
  《新京报》书评周刊,2003年随《新京报》创办而诞生。两年来采访了上百名海内外作家、学者,推荐了数 千种新书,以公共立场、专业品格、独立思想、现实情怀的评价标准和严肃而有趣的阅读主张,向读者展示了开阔的阅读视野、丰富的阅读资讯和专业的评论态度。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为《书评周刊》100期内容精选,包括两年来内地重量级作家访问以及争议性作品的书评、难能一见的海外作家访谈和重量级海外作品的评论文章等,同时还有100周特色鲜明的“《新京报》内地图书排行榜”。能冠军这份大众阅读的“晴雨表”,读者可以清晰看见两年来出版的不同流变以及阅读趣味的微小变化。
展开
精彩书摘
  莱温斯基的口述自传最先露脸是在盗版的小车上,看到了这个女子的脸
  ,很纤瘦,不是以前熟悉的那一张脸,连书名也没看仔细。正版拿到手,书
  名居然叫《我的爱情》,不是“我的经历”,不是“我的反击”,不是“我
  不得不说的故事”,居然是“我的爱情”,周围人都哑然:她和谁的爱情?
  和克林顿?他们之间有爱情吗?其实这些都是中文版翻译加入的颜色,英文名
  字很朴实,就叫Monicas Story,而作者是曾经给戴安娜立过传的英国作家
  安德鲁’莫顿,看来还是挺有来头的一本书。
  扉页上说“这是一个关于爱、背叛与迷恋的故事”,书读完了,感觉好
  像并非如此,在事件演化到后来这种情形以后再来说“爱、背叛与迷恋”,
  广告语无疑带着些东方色彩缠绵的纯洁,而书中的那个莱温斯基则就只是西
  方人单纯的简单了,两者看似相似却截然不同。我们总热衷于为暧昧事件中
  千丝万缕的情愫理个头绪,臆想着她与他的恋与爱,而对于他们,事件的结
  果即是事件的意义。
  后来莱温斯基回忆起与克林顿的第一次偷情,只是简单地说:“在这个
  世界上,忘记一个人一般要靠另一个人,而我的救生圈不过是总统。”她只
  是想借此忘记当时正在给她伤害的另一个已婚男人,却不小心让自己陷入了
  更大的麻烦里。
  6年过去,当年的女孩早已经长成女人,6年前的那场风波让她平添了无
  数知名度,也让她在6年内令众多男士望而却步,浅尝辄止,并转而踏上了
  与当年白宫实习生截然不同的道路。书中有两张照片让我颇有感触,一张摄
  于莱女两岁时,憨淳的笑容,毫无心机地看着这个世界,据说这也是总统先
  生最称赞的一张照片;一张摄于克莱两人初识之际,两人礼貌地握着手,却
  有一种张力在交汇的眼神中无限蔓延开去……莱温斯基在书中仍然说着爱过
  这个男人,如今再单纯地说“爱情”这两个字似乎变得那么可疑,但一直以
  来,爱又似乎总比性显得更高尚那么一点。
  克林顿的自传《我的生活》提及莱温斯基,只是说:“我和莱温斯基间
  发生的事是不道德的,是愚蠢的,我深深为此感到羞愧,却不希望被曝光。
  ”P8
展开
目录
编者的话

内地篇
在彼得堡的白夜读书
史景迂的“历史侦察学”
莱温斯基:与谁的爱情?
高耀洁:无私自然无畏
仅有高耀洁是不够的
梁小民:中国特色管理需提升和改变
韩少功:写作的“追风少年”
八月的下午麦卡勒斯的孤独
当诺曼底“失身”唐师曾
余华:“正面强攻”我们的时代
警惕:被宽阔的大门所迷惑
一个牙科医生的秘密生活
倾听安·兰德理性的声音
束星北:一位天才的陨落
楼庆西:发现乡土建筑之美
爱生活,爱行路,爱河童
海岩的伪“煽”
一场梦的出口转内销
周而复:刀割自己方觉痛
朱军为啥喜欢温情的一哭
李岚清新书助力经典音乐普及
昆德拉:以中欧为写作语境
流亡者冷漠回归
对米兰·昆德拉的强暴
徐星:我要唱就独唱
也许徐星只是在怀旧
《细节决定成败》:自我证伪
《岁月与性情》:一本乏味的流水账
想做贝蒂娜的周国平?
永远在路上的林达
张小娴的智慧被魔鬼偷走了
人的命运河的命运
小说像稗草一样蔓延
白先勇:为昆剧招魂
《狼图腾》:慷慨激昂地媚俗
高阳历史小说:写作及其范式
库切:不变的批评立场
《政法笔记》从来如此的,便对吗?
阅读始终不缺席的克里玛
再见,六十年代1
25年后重温《光荣与梦想》
阎连科:我看到的只有苦难

海外篇
一个政治老手的自白
乏味然而得体的絮叨
桑塔格:检阅异域作家群星
25年后,李文烈重修旧作
布尔斯廷:上帝赐给美国的礼物
《达·芬奇密码》挑战西方社会
绝版伍尔夫散文:一个伦敦人的肖像
到美国去,遇见德里达
回忆爱丁堡图书节
鲍勃·迪伦传记:别样记忆
讲述真相的《纽约客》漫画
陈冠中:香港那一代中的“他”
欧阳应霁:忙也要做自己喜欢的事
谢立文:另类卡通,普通人生
香港的二楼和地下室书店
你一定要少读董桥
山中读董
朱德庸:我偷窥别人,读者偷窥自己
郝明义:出版“雕刻家”和“化妆师”
贡布罗维奇:一位迟到的作家
林少华:我逛东京书市
格里耶:我实现了年轻时的梦想
克洛岱尔:文学的作用还很重要
程抱一:中法文化的摆渡人
“七星文丛”有请亨利·詹姆斯
奇幻作家梦枕貘谈写作及其他
在日本神田书店街寻书
刘黎儿:把握流行邂逅日本
谷川俊太郎:我有一颗诗的心
小小“企鹅”,七十岁了
村上春树:美国人眼中的日本文坛叛逆
哈乐黛:人生“都他妈是我的事”
中国将是全球庆典重要活动中心
斯蒂格利茨:向中国展示我思想的全貌
追求完美的斯蒂格利茨
裘小龙:我的读者在中国,也在西方
警惕裘小龙式的经纪文人
寻找统一的“欧洲文化”
与莫里森和索因卡面对面
马尔克斯捧出《风流往事》
莫迪洛:幽默是恐惧里的温柔
艾柯新书深陷回忆
中国:世界上最大的图书市场
中国:如饥似渴的阅读大国

《新京报》推荐篇
2003年年度选书
2004年英美年度选书
2004年100个人的阅读视界
2004年年度选书
2005年季选
(春季、夏季、秋季)

《新京报》图书排行榜100周
2003年图书排行榜
2004年图书排行榜
2005年图书排行榜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