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相聚《新闻会客厅》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3929081
  • 作      者:
    包军昊, 张晓明编著
  • 出 版 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与前几年央视主持人出书热不同,央视名牌栏目的节目内容成为近来出版社出书的抢手货。
     《相聚新闻会客厅》是对《新闻会客厅》这个名牌栏目的总结,它披露了大量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同时叙述了众多节目的摄制过程,加上大量的图片,相信本书将成为最能吸引眼球的热门书。
展开
内容介绍
    《新闻会客厅》是央视精品栏目。《相聚《新闻会客厅》》翔实记述了其诞生与发展的过程生动地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如“本山”之恋的失败尝试“砣矶岛事件”的“自毙”,以及《国宝背后的故事》、《马加爵落网》、《小崔上岗》、《大毒枭刘招华其人》、《莫斯科大火》、《公园的老虎跑了》等众多节目的摄制过程,同时对主持人白岩松和沈冰做了详尽的介绍。
展开
精彩书摘
    (二)  “砣矶岛事件”的“自毙”:样片的第二次失败尝试
    2003年的早春时节,除了“两会”,媒体还纷纷把目光投注到一个不知
    名的小岛——砣矶岛上。2月22日下午2点30分,从大连旅顺开往辽宁省龙口
    港的“辽旅流七号”客货滚装轮,在渤海湾长岛县砣矶岛西北方向约八海里
    处遇难。
    遇难的“辽旅流七号”发出求救信号。长岛县接到求救信号后,立即开
    始了一场“生死大营救”。
    那一个下午和整个夜晚,砣矶岛上的全体居民和驻扎当地的海防部队,
    在风浪无边的海上,冒着严寒和生命的危险,与死神展开了搏斗。前方,奋
    力鏖战,抢救遇难人员;后方,各家各户煮好姜汤,备足衣服,做好饭菜。
    这一夜,砣矶岛的灯火成为遇难者回归的天堂。
    这一夜,砣矶岛的大火炕烧得热烘烘的,老姜汤、老黄酒,温暖着遇难
    者的身心,让他们感受着人世间的温情和生命的可贵。而与他们素昧平生、
    舍命救人,又如此热情款待的砣矶岛人,却只字未提“报酬”二字。对于砣
    矶岛人来说,救人是天职,提钱,不是砣矶岛人的品格。
    自从1971年3月至今,砣矶岛人先后实施海上抢险救难十七次,使三百
    五十人死里逃生,十九艘船只获救。
    如今,善良勇敢的砣矶岛人,继续将这种救助进行到底,只要是有风浪
    的日子,在需要他们的那一刻。
    救人于危难成为砣矶岛人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这是中华民族无论何时
    都值得弘扬的美德,而且海上救助和遇难者的脱险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悬
    念和感动。所以,救人事件一经报道,顿时成为那段时间各类媒体进行深挖
    细钻的丰沃土壤。
    当众多媒体的“火力”集中、突出并且是同时关注一件新闻事件时,这
    个新闻事件很快就上升为“话题”的高度。
    筹备中的会客厅要关注这个“话题”。在简单的任务分配后,节目进入
    运作阶段。到砣矶岛外拍的任务由当时的编导王立明承担,当他拿到这个选
    题进行外采时,离预定的演播室实录的时间只有几天了。
    4月初,王立明和摄像刘金晖乘飞机赶赴山东蓬莱,然后转乘轮船到砣
    矶岛。此时的人间4月已是桃李芳菲,花香袭人,阳光明媚,但是砣矶岛上
    却不似陆上的气温,舒适宜人,尚微微地感觉有些凉。刚刚发生了海难的大
    海看上去风平浪静,恢复了她温和的一面,但是两位记者的内心并不平静:
    生命有时很脆弱,稍纵即逝,就像几天前海难,就在这一片海面上。些许的
    紧张感充斥着他们心头。三个小时的航行之后,他们顺利地抵达砣矶岛。
    海岛不大,地上满是礁石,全岛约有四百多人,主要以养殖鲍鱼等海产
    品和海洋捕捞为生,所以,居民的经济状况相当不错,小楼林立,民风淳朴
    ,倒是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他们要在半天时间内,拍摄完海难发生的场
    景,以场景还原海难,还要采访参与救人的女主人——这是一位四十多岁的
    中年妇女,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看上去朴实而平常,但是,就是这样一位不
    太爱说话的农妇,在风浪无边的那个夜晚,听到岛上大喇叭里呼唤救人的声
    音时,愣是摸着黑,把节目的嘉宾程玉革抢救到了家里。
    任务十分紧张,好在当地镇长和居民都十分配合,外拍进展顺利。
    在拍摄的过程中,有这样两件事不能不提:热情的镇长是海难救助的带
    头人,也是这次海难第一批到达现场的救助者,十七次海难,三百五十多人
    的生命,活在砣矶岛人手中,就是与这位镇长的古道热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
    系。他的哥哥就死于一次海难,他说:“我决不能再让别人遭受失去亲人的
    痛苦。”就是在这位热心镇长的安排下,记者吃到一顿最鲜美的鲍鱼,现捞
    现做,并且用的是岛上最原始的烹调方法。另一件事,记者巧遇到岛上视察
    的市里领导,当他们听说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的消息时,硬是把当时参加救
    人的居民们请到一起,喝了个痛快。
    嘉宾程玉革夫妇,新疆石河子人,本是乘船走亲戚,没承想遇到了这场
    生死劫难。长达几个小时,他们挣扎在生死线上,遇难——求救——挣扎—
    —获救,最后,程玉革被女主人公救到了家里,顺利地脱险并寻找到自己的
    丈夫。如今,这位曾经的遇难者被记者找到,夫妻二人被从新疆请到了北京
    。
    在筹备新闻会客厅的新办公室里,包军昊等人对他们进行了预采访。在
    后来进行的人物访谈中,这种预采访的形式有时能够因为嘉宾的配合和时间
    的宽裕有机会进行,有时候则往往因时间的紧张而被迫放弃。预采访由策划
    与编导承担,是在主持人与嘉宾正式交流前的“非正式”采访,主要为主持
    人上场与嘉宾的正式交流做好准备。
    直到今天,包军昊仍然清晰地记得预采的感觉,他说:“预采是成功的
    ,女嘉宾讲述清楚,特别在海上濒临绝境,长达几个小时地坚持,等待营救
    ,那种境况是极感人的。”
    节目锁定了两位嘉宾——一对幸运的夫妇:获救的程玉革和王宪如。主
    持人也相应地尝试着选了一男一女。
    但是,样片的录制并没有达到预采的效果。严格地说,样片并不成功,
    后来的反思认为,此片败笔有二:其一,进入演播室之后的两位主持人分工
    并不明确,在节目当中,两位主持人彼此之间应该是什么关系,以谁为主,
    以谁为次?由谁来负责故事层面与过程层面的叙述,由谁来负责感受层面与
    评论层面的陈述,进入演播室前均没有做出考虑与安排。其二,一堆人坐在
    一起,并不是在讲一个故事,更像是在聊一个故事,追求故事的完整性,要
    求一个人按一个着眼点讲述这个故事,而采取一堆人讲一个故事的方法,则
    体现的是谈话场的热闹、丰富与立体,这种不同嘉宾从不同关注视点进行故
    事的讲述时,难免使表达陷于杂乱无章。
    片子再一次被“自毙”了。
    P18-20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栏目的诞生与定位
一  《国宝背后的故事》:样片的诞生及成功送审
(一)“本山”之恋:样片的第一次失败尝试
(二)“砣矶岛事件”的“自毙”:样片的第二次失败尝试
(三)最后的抉择:《国宝背后的故事》
二  紧急状态下诞生的栏目策划案
(一)研究竞争对手寻找人物空白
(二)寻找操作空间确定恰当形式
(三)确定开掘方向:人性、知识性、故事性
(四)来到会客厅怎么谈:形散而神不散
三  栏目的开播
四  开播首月节目特点
第二章  会见新闻当事人:栏目定位的形成
一  安全播出:新栏目的立身之本
二  行进中的几次尝试
(一)再看“本山”:要不要做名人及“二线”人物
(二)“祥祥”的探索:要不要在节目形式上和手段上下功夫
(三)“小崔”的成功:要不要排除“话题类”节目
三  会见新闻当事人:栏目口号定位的最终确定
第三章  节目——“会客厅"品牌塑造的核心竞争力
一  解读方式个性化:《新闻会客厅》核心竞争力
二  新闻性与关注度:核心竞争力建设前提
第四章  节目内容:栏目差异化竞争核心
一  开掘方向的特定性
二  今晚的客人是谁——选题策划
(一)选题为王
(二)选题——我们经历的
三  主流新闻:永恒的落脚点
四  嘉宾之趣
五  特别节目策划
(一)2003“十一”特别创意——《改变》
(二)“2004‘两会’直播”——媒介事件的现场直播
(三)奥运茶话系列:另类节目的尝试
六  “头脑风暴”——内容策划
(一)头脑风暴
(二)客人到来前的预采访
(三)来到会客厅谈什么:事件中的亲历、亲为、亲感
(四)来到会客厅怎样谈:事实加细节
(五)我们怎样理解深度——《新闻会客厅》所追求的深度表达
(六)另类节目内容——我们的探索与尝试
(七)策划中心制——打造高水平内容质量的机制保障
第五章  节目形式:栏目品牌塑造的辨别标志
一  我们的会客厅
二  形式的个性化表达:客厅“秀场”
三  “随机秀”的诞生及其生命力
——从《家有五胞胎》的收视高峰谈起
四  “新闻秀”的理解及运用
——关于“新闻秀”的考证
五  道具的使用
第六章    主持人——栏目品牌的标志性符号
一  演播室访谈分析
二  主持人个性特色与栏目特色的有机融合
第七章  “集团作战”——栏目品牌特征稳定的保证
第八章  管理——栏目品牌塑造的基础
一  人员管理:把“生地”变成“熟地”
二  制度创新:绩效考核
第九章  第一时间注意力:  永恒的追求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