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电视新闻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10047264
  • 作      者:
    叶子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1997.4
收藏
内容介绍
  《电视新闻学》主要包括电视新闻界说、电视新闻历程、电视新闻地位、电视新闻职能、共性规律、个性特征、表现符号等内容。
展开
精彩书评
  绪论
  中国电视是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视历经三十多年的实践,在党的三代领导人的新闻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已确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理论,这是研究探索电视新闻学的根本基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电视理论是植根于中国厚重久远的文化基础上,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同时它又是社会主义的而不是资本主义。
  我国电视事业从诞生之时起,就是党的新闻事业有机组成部分,是党、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
  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同时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帮助、监督党和政府更好为人民服务,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崇高而光荣的职责。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电视工作者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方针,紧紧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充分发挥电视现代化传播媒介对维护大局、稳定人局、建设良好舆论环境的强有力的作用。
  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党性原则,以现代化的传播手段,担负起及时传达党、政府和人民群众声音的重任。电视台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必须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始终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这是它的基本职责和必须遵守的纪律。
  电视节目以新闻节目为主体、龙头。传播新闻信息是电视诸多功能中的最重要功能。电视新闻是群众了解国内外大事的窗口,也是舆论导向的中心。
  坚持正确导向,以正确舆论引导人,是电视新闻工作的着眼点。坚持正确的导向要积极宣传和体现党的基本理论与基本路线,特别着重宣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把其贯穿于一切节目内容传播中。
  要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以健康、向上的内容鼓舞人,是电视工作的责任,宣传要起到团结、稳定、鼓劲的作用。
  要弘扬主旋律。江泽民同志说:“正确引导舆论,需要的是正确把握形象。”电视新闻传播的主导方向理应是’体现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内容。
  电视的性质决定它的基本任务,就是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节目传播,教育、鼓舞人民群众同心同德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现阶段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1994年元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为宣传工作指明了具体的方向、任务和目标。
  四项任务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二项目标是:
  社会目标。党的基本路线所确定的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上耍富强,政治上要民主和法制,精神上要文明。
  树人目标。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落实四项任务、二项目标。电视新闻应做好如下具体工作任务。
  ……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五章  共性规律
  电视新闻是新闻传播媒介的后起之秀,作为传播媒介大家庭的一个成员,它和广播、报纸具有共同的新闻属性,要遵循共同的新闻传播规律。电视新闻,作为声、画等多符号传播媒介,它视听结合、形声并茂,又具有和报纸、广播不同的个性特征。正确地认识和掌握电视新闻与其他传播媒介的共性与个性,在实际工作中,既遵循共性规律,又发挥独特的传播优势,以更好地实现电视新闻的功能,展示其强大的威力。
  一、时效性
  新闻是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新闻贵在于“新”,新闻之“新”,具有多层含义,首先指的是时间上的新,报道时效之新。时效是决定新闻报道价值大小的重要因素。在一些事件性新闻中,甚至起到决定性因素。以最快的速度采摄新闻,又以最快的速度把新闻传播出去,这是对记者工作的最基本要求。
  1.时效性界说
  时效性是指新闻报道产生应有社会效果的时间限度。即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新闻才有传播效果,才有价值。
  新闻时效性是随着社会结构的紧密变化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通讯的发达而逐步增加的。现代新闻事业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是追求时效性,改进传播技术,加快缩短新闻信息流通过程。
  电子技术为电视新闻报道速度,为提高新闻时效提供了最优越的条件。ENG摄录同步加快了新闻采访摄录速度,电波传送,为新闻现场事态发生进展的同步报道提供了可能性。电视中继采访打破了国界、地域的限制,今天,电视新闻在时间上、空间上实现了新闻事件的进程和报道、传播的同步。现在的新闻现在报道(NNN)已经成了电视新闻在时效上的独特优势。
  中国电视新闻对重大新闻也做到现场直播。电视观众在党代会、人代会等重大政治活动进行时,坐在荧屏前,就可目睹会议的现场进程。
  电视新闻滚动播出,可及时传播记者在现场对重要新闻事件的报告,并且随着事态进展作多次连续报道。电子字幕传送的字幕新闻,可以在其他节目播出时,不中断节目播出,而把最新的动态,以简讯形式直接播出。
  新闻必须力求时效,而在具体操作中,时效性又具有双层含义。
  时效性分为:时新性  时宜性
  时新性
  指新闻应是时间上最新的报道,所以又称“时间性”。
  新闻界一直力倡新闻传播应当尽可能接近事实本身的发生时间,这二者之间时间差越小。新闻价值就越大,所以报界才有“今天的新闻是金子,昨天的新闻是银子”之说,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的电子媒介——广播、电视已可以做到“现在的新闻现在报道”。如上所述,电视在时新性上具有无时间差的现场传播的独特优势。
  时宜性
  是指当前形势下最适合需要的报道,即适宜时势需要的报道。
  时宜,既是指观众当前最需要的信息,也是指报道题材内容是最适合当前形势霍要的信息的传播。因此,新闻时效性包含有上下结合,新闻规律与宣传规律结合,报道速度与报道效果结合等问题,要有分寸的把握。
  2.新闻时效的把握
  事件性新闻更侧重于‘时新性’,力争是时间上最新报道,对国内外所关注的重大新闻事件则朝着现场直播的同步报道上努力。如:北京台“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上海台“浦东新区挂牌”,广东台的名牌栏目《岭南直播室》,对重大新闻事件等都是用现场直播作同步报道。
  非事件性新闻,如关于观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报道,则更侧重于“时宜性”,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题材本身不是最新的发生,而是存在一段时期,报道是对问题、现象的新的发现,新的思考,是适应观众的需要的。作为新闻,特别是消息新闻传播’它也要求有新闻由头,即使是经验成就的典型报道’也应该事出有因,有今天报道的依据。如《东方时空》于开播两周年精心制作几组特别节目,1995年5月2日播出的《劳动者的风采》是组先进人物报道,新闻由头是4月30日开幕的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大会。
  3.处理好“抢”与“压”的关系
  从“先人为主”的心理分析,同一事件由于接受先后不同,对观众心理影响、所产生的社会效果也有明显差别,先到者印象深刻,传播效果好,因此新闻媒介竞争也体现在时效的竞争上。抢独家新闻、抢首播,以争夺观众,提高节目的收視宰,这是新闻规律所要求的。但是新闻作力童识形态,它要服从于政治,有时候新闻规律要服从于宣传规律,要从政治需要出发,考虑‘抢’或“压”。原则是有利于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利于安定团结,有利于四化建设。有的新闻如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重要文件、外事活动等政治性、政策性较强的报道,都要严格按照主管部门规定办,不能因“抢新闻”而违反规定。处理好“抢”与“压”的关系,要求记者编辑要懂得政治,有全局观念,要讲究策略,该“抢”就抢,该“压”就压。有的新闻甚至要压而不发。
  新闻的“快”必须建立在事实真实、准确的基础上。西方有的记者为抢新闻而失实,如在里根被刺现场,有的记者还没弄清真相,仅从远距离看到一人倒地身亡,就急匆匆地抢发“里根被刺身亡”的消息,这种因抢新闻而导致报道失实做法是舍本求末,不可取的。
  新闻的时效性是要在政治导向基础上,保证事实准确无误的前提下,力争最快的时效。
  二、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力。
  新闻必须真实,这是一切新闻传播媒介必须遵循的原则。党的新闻工作历来重视真实性原则。早在延安时期新闻工作者就曾在党的领导下,发起过一场围剿“客里空”的运动,把新闻的真实性视为党性原则来捍卫。刘少奇同志在对华北记者团讲话时也曾指出:“党依靠你们的工作,指导群众,向群众学习。因此,你们做得好,对党对人民的帮助就大,做不好,帮助就不大,姐做错,来个‘客里空’,故意夸大,反映得不真实,就害死人了”。①电视新闻,从它诞生起,就十分重视遵循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
展开
目录
绪  论
上    篇
第一章  电视新闻界说
一  电视新闻定义
二  电视新闻节目分类
第二章  电视新闻历程
一  科学技术的保证
二  社会发展的推动
三  发展趋向
第三章  电视新闻地位
一  新闻节目是主体、骨干
二 新闻意识渗透于节目交叉之中
三  真实,未来电视的走向
第四章  电视新闻职能
一  电视新闻与信息
二  电视新闻与政治
三  电视新闻与舆论
四  电视新闻与观众
五  电视新闻与宣传
第五章  共性规律
一  时效性
二  真实性
三  客观性
四  社会性
第六章  个性特征
一  立体信息传播
二  直观形象思维
三  现场纪实再现
四  观众多层次参与
五  表现多元素综合
六  报道多工种配合
第七章  表现符号
一  表现符号分析
二  画面组接的表现力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