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理解大众文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1094735
  • 作      者:
    (美)约翰.费斯克(John Fiske)著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1
收藏
编辑推荐
    作为大众文化研究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人物,费斯克在《理解大众文化》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论立场,从对日常生活中文化现象的分析入手,勾勒了有关资本主义社会的大众文化理论。《理解大众文化》目前已成为大众文化研究领域被广泛引证的代表作。
展开
作者简介
    约翰·费斯克(John Fiske),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传播艺术教授。在大众文化研究方面,著述甚广,著有《解读电视》(Reading Television,与JohnHartley合著)、《传播研究导论》(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Studies)、《澳洲神话》(Myths of Oz;与Bob Hodge及Graeme Turner合著)、《电视文化》(Tel—evision Culture)等。他也是《文化研究》(CulturalStudies)期刊的总编辑之一。费斯克教授出生于英国,并在大不列颠完成学业。他曾执教于英国以及澳大利亚西部的科汀大学(Curtin University)。至于他本人,则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大众文化消费者。
展开
内容介绍
    《理解大众文化》从广告、猫王和麦当娜、汽车等日常生活中文化现象的分析入手,勾勒了有关资本主义社会的大众文化理论,包括法兰克福派、民粹派等。费斯克既是卓有成就的学者,也同时是大众文化迷,这个双重身份使得《理解大众文化》对大众文化的解读独树一帜,它带着乐观主义色彩,着重强调大众文化的创造性、娱乐和逆反功能。《理解大众文化》已经成为一版再版、被广为征引的关于大众文化和后现代文化的经典著作之一。
展开
精彩书摘
    牛仔裤中社会差别的缺乏,使人有自由“成为自己”(我想,在异常的
    情况下,才是隐藏自己)。当然,它指出的一个明显的悖论是:渴望成为自
    己,反而致使某人穿戴着与他人相同的服装。这只是美国(以及西方)意识形
    态深层结构之悖论的一个具体例证罢了,而这一意识形态是:最广为接受的
    共同的价值观,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渴望成为自己,并不意味着渴望与他
    人全然不同,毋宁说它渴望着将个人的差别,放置在对某一商品的共同使用
    当中。后文我们将会看到,虽然穿牛仔裤者之间存在着社会差异的符号,但
    这些符号在相互抵牾之际,并不会否定牛仔裤共有的那套整合的意义。
    
    另一组意义则集中在体力劳动、强健耐劳(ruggelness)、活动力(activity)
    与发达的身体特征(physicality)上面。这些意义同样试图否定阶级差异:
    牛仔裤所暗示的身体的强健,容许这些中产阶级学生将自身与从体力劳动中
    精选出来的一组意义联系在一起(当然是体力劳动的尊严与生产能力,而不
    是它的从属地位与被剥削性)。牛仔裤能够承担美国工作伦理特定的阶级涵
    义。
    牛仔裤的身体特征与强健耐劳的性质,不仅仅折射着工作本身,它们还
    承载着自然的本性(naturalness)与性征(sexualily)的涵义。自然的是个形
    容词,它几乎总是被用来表示自由的。与其他服装的正式性相比,牛仔裤的
    非正式性乃是自然与文化、天然与人工、乡村与都市之间深层结构对立的一
    个具体例证或转换形式。身体是我们最自然的部位,所以,围绕牛仔裤的身
    体特征、青少年躯体的活力以及“自然的本性”,存在着一个宽松的意义群
    。这个意义群可以折射出力量、体力劳动和男人的体育表演(正如第4章所论
    ,体育活动,使中产阶级认识到劳动赋予工人阶级的那种身体的矫健),也
    折射出女人的性征。当然,此类性别差异并不是根本的问题,但这些差异却
    是抢夺男性气质(masculinity)与女性气质(femininily)之控制权的战场。
    许多女性便参与了“同牛仔裤相关的身体特征更富于‘男性气质’”这一意
    义的构造,恰如许多男性参与了对某些更富“女性气质”的涵义的展示。
    这些天然的/人为的以及身体的/非身体的意义,与其他意义一道,构
    造着与美国西部相关的一组意义群。牛仔裤与牛仔以及西部神话之间的关联
    ,仍旧牢不可破。有助于使西部对这些20世纪80年代的学生仍旧意味深长的
    那些意义,不仅仅是些众所周知的蕴涵,如自由、自然、粗犷和勤劳(以及
    闲暇),还有进步与发展的观念,以及最为重要的意义——美国精神。正如
    西部边疆的开拓乃是美国历史上一个独特而明确的阶段一样,牛仔裤也被视
    为一种独特而明确的美国服装,这也许是美国对国际时装行业唯一的贡献。
    尽管西部神话很容易出口到美利坚之外,并易于被吸收到其他民族国家的大
    众文化中去,但它仍不失其美国精神,因此,它容许美国的价值观念与其他
    民族的大众意识融聚一处。类似的,牛仔裤实际上已被带人世界各国的大众
    文化当中,无论其地方性意义如何,它们总是会留下美国精神的痕迹。譬如
    在莫斯科,牛仔裤可以被当权者视为西方颓废的产物,但也可以由年青人穿
    着,作为一种反抗行为,或是作为反对社会服从的一个标志——这一组意义
    尽管与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着装的意义相符(当时的牛仔裤要比今天承载
    着更多的对抗意味),却判然有别于当今美国青年穿牛仔裤的意义。
    P3-4
展开
目录
    序
    中文版导言
    前言
    第1章  牛仔美国
    商业与大众
    第2章  商品与文化
    大众的层理
    文化商品
    电视的两种经济
    日常生活
    界定大众
    第3章  生产的快感
    第4章  冒犯式的身体与狂欢的快感
    规训的策略
    狂欢节
    《摇滚与摔跤》节目
    身体控制
    第5章  大众文本
    生产者式文本
    语言
    过度与浅白
    矛盾与复杂性
    文本的贫困与互文性
    第6章  大众的辨识力
    相关性
    大众的生产力
    “迷”与生产力
    消费模式
    第7章  政治
    民粹主义与左派
    大众、民粹主义与民众
    进步的怀疑主义
    生产相关性
    大众文化与社会转变
    参考书目
    索引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