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闻,浙江杭州人,北京大学77级经济学学士,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经济学硕士和博士,美国福特路易斯学院经济学副教授(终身职),中国留美经济学会创始人之一,并担任多届理事和一任会长。现任北京大学经济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经济学年会秘书长。
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曾在《美国经济评论》等国内外学士期刊上发表过多篇研究论文。1995年回国以来,致力于推动和提高国内经济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组织和创办了“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和“中国经济学年会”;主持翻译和出版了包括“经济科学译丛”、“国际经济学译丛”和“现代工商管理丛书”在内的多套经济学教材和专著。多年来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学等课程、数次获得优秀教学奖、2002年当选为“北京大学十佳教师”。曾获美国李氏基金会奖“杰出成就奖”、国家教委和人事部“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奖”、“安子介国际贸易论文奖”等荣誉。
P.林德特 1962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学士学位,1967年获得康奈尔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威斯康星大学经济学教授,世界银行顾问,哈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客座教授等职务。现任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经济系教授,农业历史研究中心主任。
著有《18世纪以来社会支出和经济增长》、《美国不平等:一部宏观经济史》(与J.威廉姆森合著)等著作,在《政治经济学杂志》(joumal of Political Economy)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过数十篇论文。曾担任《经济史杂志》和《人口经济学研究》等学术刊物的副主编。与金德尔伯格、普格尔合作出版的《国际经济学》目前已经发行了11版.并被翻译成中、法、意、日、俄和西等多国文字。
王新奎,浙江定海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上海外贸学院院长,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世界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上海市国际贸易学会常务副会长;兼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顾问、上海市政府WTO事务咨询中心总裁等。
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著有《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中的利益分配》等著作。其研究成果多次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奖项。近年来致力于中国加入WTO问题的研究,发表了大量有关WTO与中国经济发展、上海经济发展的论文。
展开
想写一本关于国际贸易的经济学教科书是由来已久的事。最早可以追溯到笔者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北大学经济学的时候。那时文革刚刚结束,百废待兴,作为十年动乱后第一批通过高考入学的大学生,我们的求知欲特别强,但可读的书却特别少。有关国际贸易的经济学分析而非仅仅谈贸易实务的书几乎找不到。有一些介绍国际贸易理论的文章和书籍也仅仅提到斯密、李嘉图、赫克歇尔和俄林,并且至多也只是介绍一下他们的思想而并未就这些理论作具体分析,对于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则几乎没有提及。
国内最早出现的有关国际贸易的经济学教材是1984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翻译出版的彼德·林德特(Peter Lindert)和金德尔伯格(Kindleberger)的《国际经济学》第7版(1982年)。林德特和金德尔伯格都是国际经济学方面的著名教授,迄今为止,他们的教科书已连续出版了12版,而我有幸在1984年到加州大学(戴维斯)就学时成为了林德特教授的学生。
从1987年秋季起,我就开始了国际经济学(主要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教学生涯。先在林德特教授和罗伯特·芬斯阙(Robert Feenstra)教授门下做助教,继而独立开课,并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美国福特路易斯学院、中国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开设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国际贸易理论课程。
我的第一本介绍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书写于1993年。作为中国留美经济学会的“市场经济学普及丛书”之一,我的《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实践》介绍了有关国际贸易和贸易政策中的基本经济学原理。虑及普及读物的特点,我没有在书中介绍过多复杂深奥的理论,有些理论分析也没有进一步展开。虽然那本书印了3万多册,不少学校也选它作为教材,但毕竟过于简单,且没有习题。于是,从1996年开始,我就着手撰写一本适合中国学生的较为系统全面的关于国际贸易的经济学教科书。
从1996年到现在,一晃6年过去了,而这本教科书却迟迟未能问世。一方面是因为这6年中要做的事实在太多,总也没有一段完整的时间可以坐下来静静地写书;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自己对这本书的期望太高,写了改,改了写,总也不满意。有人说,写教科书是剪刀加浆糊,在现代社会里更是电脑加扫描仪。现实中也的确有人如此进行“编著”。然而作为严肃的学者,我们宁可慢出甚至不出,也不能出那些应时拼凑甚至错误百出误人子弟的教材。几年的写写停停、停停写写,我真的感觉到,要写一本好的教科书是不容易的。
首先,作者必须对整个理论体系融会贯通,才能全面介绍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在表述时又能保持其内在的一致性。要想写一本好教材,必须花功夫读理论原著,而不是去读别人写的教材。将别人的教材重新剪贴汇编无异于抄袭。写书必须使用自己的叙述体系,而不能用别人的语言。只有这样,写出的教材才能不东拼西凑或晦涩难懂,才能使学生对这门学科有一个清晰全面的了解。
其次,作为教材,必须注意理论的应用。国外的教科书为什么吸引学生?其中一个原因是书中都有大量的专栏和案例。这些专栏和案例是需要作者花时间去研究、收集和撰写的。书中的许多数据都必须仔细搜集、核实并不断更新。专栏和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更好地在现实中去运用或检验这些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