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回归农业:中国经济超越工业化发展模式的现实选择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2110017
  • 作      者:
    朱乐尧, 周淑景著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作为一本研究和探计中国农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实际问题的成果汇编,收集了我们近3年共同对有关农业与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的主要成果。这些成果的基本启示或结论是:发端于英国,之后为所有西方先发展国家所普遍采用和主流经济学竭力推荐的以工业化和高度城市化为其突出标识的近、现代经济发展模式并非是无可非议的。中国是一个后发展的世界大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外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中国可以而且应该借鉴,但却不能照搬。中国的国情不同,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条件也与先发展的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时期截趣相异,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另辟蹊径,按照实现绿色现代化的要求,在现世的经济增长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之间寻找到自己的支点,进而对现有几乎已成定论的工业化和高度城市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及其产业结构实施有效的根本改造和重建。这就要求,中国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将农业置于整个经济发展及其产业配置的重心地位,并从现在起就开始着手适当地遏制农业份额不断下降的强劲热头,按照全新的重农思路,即以农为本,重农业、农村,利工商和城市,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工商业等非农产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经济互为条件和支持,互为促进的互动经济与产业结构体系。
展开
精彩书摘
    重新审视中国农业发展的经济、社会价值与开发潜力<br>    农业和与农业紧密相关的农村及农民(即“三农”)问题,是事关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最为基本的问题。进入近代以来,为解决趋于停滞和走向落后的农业与农村发展问题和难以与时俱进的农民收入与生活水平问题,从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扶助农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所进行的一系列社会改造及经济建设活动,包括l978年后的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长达一个世纪的努力不能说进步不快或绩效不彰,但在许多方面未能达到应有的预期效果却也是无可否认的事实。特别是近20多年来,伴随中国经济整体上的强劲增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不但原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而且还日益凸现出不少新的矛盾与困难。一度缩小了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重又拉大到一个空前的水平,农业及农村经济的脆弱性质依然十分突出。“三农”问题再次成为制约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br>    ……
展开
目录
序论——对中国经济与农业发展问题的另类经济学思考<br>理论篇<br>一 重新审视中国农业发展的经济、社会价值与工发潜力<br>二 后现代农业:中国农业发展方向与战略转变<br>三 中国农业发展的理论与政策创新<br>四 中国农民充分就业的出路在农村而非城市<br>五 重农化:中国无可回避的选择<br>六 农业的高效益是无庸置疑的<br>七 中国农业园区化建设与农业的创新发展<br>产业开发篇<br>八 中国走向现代化亟需重视并加快林业发展<br>九 能源农业:后石油时代能源供应的重要保障<br>十 油茶产业:中国南方低山丘陵农民的绿色银行<br>国外经验篇<br>十一 欧洲农业转型的成功经验民中国畜牧业发展问题研究<br>十二 欧盟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政策保障<br>十三 法国农业公司化经营特点及其经验<br>十四 法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分析与思考<br>地区农业发展篇<br>十五 中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农业开发断想<br>十六 中国辽宁农业发展的资源潜力与调整方向<br>十七 中国东北地区粮食产业发展问题研究<br>十八 蓬勃发展的玉米产业与吉林专用玉米的产业化经营方案<br>项目开发设计篇(一)<br>十九 城市农业示范开发建设项目<br>项目开发设计篇(二)<br>二十 紫花苜蓿综合经营项目<br>二十一 种鹿养殖繁育开发项目<br>二十二 食用菌区域产业化经营项目<br>二十三 林业综合开发示范项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