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的10年里,政府撇开了指令性生产计划。农业生产计划目标的数量在80年代初期被大大减少。生产计划开始更多地注意当地的土壤和天气条件、经济利益和生产者的意愿。当粮食和其他农作物在1983年和1984年出现剩余的时候,指令性计划就显得不再有必要,于是,1985年政府宣布不再实行农业上的指令性生产计划,以后的计划目标只是作为指导或参考。地方上生产计划改革的实施花样繁多,但总的效果就是降低了对农业经济决策的干预程度。这些改革通过允许农业生产多元化、更多的区域性专业生产和降低以前过度密集的谷物种植来促进农业在80年代初期的快速增长。
80年代后期的减退提出了一些关于非集体化和放松农业控制的问题。中国的出版物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潜在的缺点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个明显的缺点是,非集体化可能减少了农业投资。承包制下农民对土地的权利仍然是模糊的,没有安全和长远的产权许诺,所以不愿意进行长期投资。非集体化在削弱集体组织的同时,已经明显地造成水利和灌溉投资的下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另一个证据不足的缺点是,小的分散的农场不如大的合并起来的农场有更高的生产率。这种观点成为近来一些政策建议的理由,这些建议把促进农场再合并作为解决当前农业萎靡不振的一条途径。实际上,虽然每个家庭的地块合并以后毫无疑问地能够节约劳动,但是把小农场合并成大农场能否带来额外收益是值得怀疑的。对其他国家的研究以及从中国得到的初步证据表明,小农场的土地生产率并不比大农场低多少。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