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城市经济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9042093
  • 作      者:
    周伟林,严冀等编著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内容介绍
    从19世纪开始,全世界的城市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发展过程,而在过去的二十多年内,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发展速度,尤其是我国自1978年之后的二十多年中,城市发展之快更是惊人。城市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是众人所公认的,在城市发展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同样也引起了学界、企业界和政府人士的共同关注。
    《城市经济学》作者试图以一种新的视角来诠释城市经济的各个元素。全书共分城市经济学导论、城市集聚经济、城市企业区位理论、城市体系的结构和演化、城市的经济增长、城市土地利用及空间结构、城市住宅经济、城市交通、城市物流、城市的环境与污染、城市政府等十一章。
展开
精彩书摘
    城市经济学:方法论和理论流派
    从1960年代开始,经济学家围绕城市经济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可以说,这个相对年轻的学科领域在两个方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们知道,经济学的方法论可以划分为两个类型:规范主义(Normative)和实证主义(Positive)。前者回答这样的问题:经济体的结构应该怎样组织才能够达到高效率?这一类的研究方法,一般是通过严格的经济学模型的推演来得出如“完全竞争型的市场是有效率的”等理论命题。相比之下,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则是要利用现有的资料,来论证现实的经济是如何运行的,而且运行过程和规范主义理论的描述是否一致。
    城市经济学范围内的实证主义研究框架主要由以下5个步骤组成:
    (1)对现有相关研究资料的收集;
    (2)进一步修正和分析收集到的数据;
    (3)建立能够解释城市问题的模型;
    (4)结合数据来估计经济模型内的参数,并检验理论假说的准确性;
    (5)利用模型进行预测和政策制订等等。
    不过,在实际的经济研究中,研究者会根据问题的性质来确定工作的重点:例如,他们有时会结合现实经济中的情况来对原有的模型进行修正(上面的步骤1、2和3),也可能使用那些已经被广泛接受的模型来做出经济预测(上面的步骤4和5)。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大量实证研究推动了理论模型的修正过程,但是在城市经济学中很多早期的模型与最新的模型都在很长的时间内处于共存的状态,我们不能简单地判断哪些模型是更好的。比如,本书的第五章第一节系统阐述了两类城市经济增长基本模型:经济基础模型和凯恩斯的城市乘数增长模型,从需求的角度为城市的经济增长提供了解释。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城市经济学导论
第一节 城市经济学:基本概念
1.1 城市和城市经济学
1.2 城市经济学:方法论和理论流派
第二节 城市经济学的理论演进
2.1 城市经济学:从理论到应用
2.2 城市经济学:若干前沿问题
2.3 本书概要

第二章 城市集聚经济
第一节 城市的出现
1.1 从农村到城市:一个简单的城市模型
1.2 城市集聚经济:基本理论
1.3 动态集聚经济和城市发展
第二节 城市集聚经济———实证研究和应用
2.1 集聚经济的存在性
2.2 集聚经济和城市发展政策
2.3 中国城市的集聚经济
第三节 集聚经济研究前沿
3.1 新经济地理学派对集聚经济的研究
3.2 外部性和城市形成
3.3 规模报酬模型

第三章 城市企业区位理论
第一节 经典的韦伯工业区位论
1.1 韦伯模型的基本框架
1.2 韦伯模型:比较静态分析
1.3 韦伯模型和城市的发展
第二节 企业区位模型———理论的扩展
2.1 中间区位原理
2.2 企业区位选址:运输成本之外的因素
2.3 穆斯区位模型
第三节 城市企业区位理论前沿
3.1 引论
3.2 制造业企业选址理论
3.3 零售业企业选址理论

第四章 城市体系的结构和演化
第一节 中心地带理论与城市体系
1.1 中心地带理论
1.2 城市体系的等级—规模理论
第二节 城市体系的一般均衡分析
2.1 外生城市工业结构模型
2.2 内生城市工业结构模型
2.3 异质家庭的城市体系模型与城市收入差异分析
第三节 城市体系: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3.1 对规模—等级规则的再回顾
3.2 城市体系理论和规模—等级规则
3.3 城市体系的随机增长模型:规模—等级规则的另一个解释

第五章 城市的经济增长
第一节 基本的城市经济增长模型
1.1 经济基础模型
1.2 凯恩斯乘数增长模型
1.3 新古典城市经济增长模型
第二节 城市经济增长模型———进一步的讨论
2.1 增长乘数效应分析
2.2 城市经济增长的投入—产出模型
2.3 城市经济增长的累积因果效应
第三节 城市经济增长的政策分析
3.1 城市经济增长的目标模式
3.2 城市经济增长:政策分析

第六章 城市土地利用及其空间结构
第一节 城市土地
1.1 城市土地的涵义
1.2 城市土地的特征
1.3 城市土地的分类
第二节 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学原理
2.1 投标租金模型
2.2 投标租金模型的修正
2.3 对投标租金模型的批评
2.4 密度梯度曲线
第三节 城市土地的空间结构
3.1 城市内部地区分类
3.2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理论
3.3 其他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第四节 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
4.1 国外的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
4.2 城市土地收购储备运作的基本模式

第七章 城市住宅经济
第一节 城市住宅市场及其基本特征
1.1 城市住宅的基本模型
1.2 城市住宅的特征及其对基本模型的扩展
第二节 城市住宅的区位选择
2.1 住宅区位理论
2.2 居民住宅区位选择原则
第三节 城市住宅市场均衡
3.1 住宅市场需求及其决定因素
3.2 住宅市场供给及其决定因素
3.3 住宅市场调节过程的复杂性
3.4 住宅市场供求均衡的实现
第四节 住宅市场的传导机制
4.1 迪帕斯奎尔惠顿模型
4.2 住宅市场的传导机制
4.3 迪帕斯奎尔惠顿模型的修正

第八章 城市交通
第一节 城市交通现状
1.1 中国城市交通现状
1.2 发达国家城市交通现状
1.3 中国城市交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
第二节 城市的交通需求与供给
2.1 城市的交通需求
2.2 城市的交通供给
第三节 交通拥挤的经济学分析
3.1 交通拥挤的经济学分析
3.2 交通拥挤的政策反应与措施
第四节 城市交通模式的选择分析
4.1 出行者如何选择出行方式
4.2 规划者如何选择交通模式

第九章 城市物流
第一节 物流专业化影响下的城市物流网络
1.1 城市物流的专业化演进
1.2 物流专业化的收益
1.3 城市物流网络与物流专业化
第二节 城市物流网络的形成与变迁
2.1 城市工业物流网络的形成与变迁
2.2 城市商业物流网络的形成与变迁
2.3 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城市物流网络
第三节 城市物流网络的决策与效应
3.1 城市物流网络的决策
3.2 城市物流网络的外部效应

第十章 城市的环境与污染
第一节 城市环境和城市环境问题
1.1 城市环境
1.2 我国城市环境状况
第二节 城市环境污染原因分析
2.1 环境问题本身的外部性
2.2 产权分析法(PropertyˉRights Approach)
2.3 制度对环境问题反应的失灵
2.4 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2.5 社会公众参与意识的薄弱
第三节 环境政策分析
3.1 经济激励手段
3.2 有利于外部性内在化的制度手段
3.3 命令控制型手段
3.4 不同手段相对优势的比较
第四节 城市环境保护和发展模式
4.1 “先污染、再治理”发展模式
4.2 “边发展、边治理”模式
4.3 以发展环保产业为主导可持续发展模式
4.4 现实中城市发展的选择

第十一章 城市政府
第一节 城市政府概述
1.1 城市政府的类型与层级
1.2 不同层级政府的财政职能
第二节 城市财政的收入与支出
2.1 城市财政的收入
2.2 城市财政的支出
第三节 城市财政问题及其政策选择
3.1 城市政府的最佳预算规模和财政缺口
3.2 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的政策选择
城市经济学人名索引
附录1:国外城市经济学核心期刊简介
附录2:国外城市经济学推荐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