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钻钻铜钿眼:一个上海人的日常经济观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10986740
  • 作      者:
    袁念琪著
  • 出 版 社 :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作者简介
    袁念琪,生于上海。中学毕业赶上了个上山下乡的尾巴,做了两年农场人。于高考恢复的第二年考入上海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后当过中学教师,1983年进上海电视台至今。现为上海电视台高级编辑、上海作家协会会员。1974年起发表作品,迄今已发表诗歌、散文随笔、报告文学和评论数百万字;著有《上海:穿越时代横马路》、《处处见门槛——上海人日常生活经济学》和《十字街头》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财智人生文丛·钴钻铜钿眼:一个上海人的日常经济观察》通过作者对上海人日常经济生活的态度和处事方式的观察和感悟,刻画了上海人某种经济生活的行为特征,反映了不同时期海派文化环境下上海人对钱的观念和用钱的特点。《财智人生文丛·钴钻铜钿眼:一个上海人的日常经济观察》由作者先后发表或撰写的文章组成,围绕“铜钿眼”的话题,内容丰富,语句活泼,不乏风趣。
    一说起钻铜钿眼,眼前就会有这两个人冒出头来:一位是中国人,他就是《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临终前竖起的两根手指头让我们记忆深刻,为了省去油灯里的一茎灯草。另一个则是老外,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类似的细节就更多了。用句俗语,他们是把一分钱看成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广场那么大,至少是看作了圆台面。
    钻钻铜钿眼,就是要揣着颗节俭办任何事的心,就是要抱着少花钱多办事的愿。大处着眼,小处开钻,获得事半功倍的效益来。尤其是要在人们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一事一物中,钻劲十足,刨出一个个的铜钿来。这样,既长了智慧,练了本事,同时又增了财富。如此一箭三雕的事,何乐而不为?
    上海人对于日常生活的经济观察以及感悟,真是个与时俱进的话题,有趣而又有意味。因为,昨天上海是中国最早开埠的地方,今天则是中国最大的商业中心,明天又将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城市之一。
    “门槛”在不断涌现,“铜钿眼”就在身边。
展开
精彩书摘
    收银台的话筒
    事情先从一位经济学家说起。
    一天,这位经济学家来到一家小店吃饭。店里的老板一见他便说:我听过你的课,读过你的书。你说速度就是金钱,真的很有道理。
    经济学家以为店老板客气,可听了老板的一席话后,感到老板还真不是奉承和客套。
    这家店主打的是鲁肉饭,鲁肉饭是台湾的叫法。所谓鲁肉饭,就是米饭、红烧猪肉粒、卤蛋,再加几根泡菜。在接受了经济学家“速度金钱说”的熏陶之后,老板开始了调研工作。经过仔细观察和认真统计,这位老板发现:仅在中午11:30到下午2:30这4小时的午餐供应时间段里,店内每张桌子平均要翻台面8次以上。就是说,先后有8批顾客掏钱消费。此外,每位客人进食占桌的平均时间在15分钟左右。
    要实现经济学家所说的“速度就是金钱”,通过速度产生经济效益,那就要提高在一定单位时间内每张桌子的翻台数。换言之,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予以提高,那只有华山一条道——缩短顾客的用餐时间。但是,顾客吃饭时间长短的控制权并不在老板的手里,吃的快慢全凭顾客手中的筷子以及牙齿和舌头的运动频率。店堂不是军队的食堂,外人无法掌控进食者的速度。惟一能够掌握在手、能够控制顾客时间的,就是缩短顾客的等候时间。
    老板实施了改革举措,在收银台设置了一个话筒,顾客点完食品还未坐到座位,收银员已通过话筒把顾客所点内容传到了厨房。从而实现了老板提出的速度要求:从顾客点菜到上菜,在1分钟内完成。
    经过这一改革,每桌的翻台数比原来增加了2次。这样,在不增加人手和工资,也就是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多增加了25%的营业额。当然也就增加了利润,使速度生出了钞票。
    听了这个故事后,我观察了一下周围,发现单位附近一家卖辣肉面的小店,寒舍旁一家24小时经营的小吃点心店,收银台都装有话筒。有意思的是,不管耳闻还是目睹,如此看中速度的基本上都是那些小吃点心店。因为单个产品的毛利低,需要靠跑量翻台数来增加赢利。
    同样做的是餐饮,相比之下,一些大店家就不太注意这些挤得出油水的小地方。一只菜的利润,当然是要远远高出一客鲁肉饭和一碗辣肉面。门口是顾客排队等候,这厢边仍然是点菜拖、上菜慢。有时,倒是顾客自己着急,先点了冷盘喊下去,自我缩短用餐的时间,自觉为老板送钱。这里,让我们改用一句老话呈上,那就是:勿以利小而不为。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不然,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除了以上这点感想,另外一点就是,那位经济学家很有名气,不知有多少人听过他的讲座,看过他的书。但是,听过看过后,又有多少人结合了自己的情况并付诸实践,进而把它变为自己的财富呢?!
展开
目录
序:钻进钻出铜钿眼
收银台的话筒
——身边的铜钿眼
升值的碎木片
胜出的鱼头
排队的效率
收银台的话筒
C to C的跨国生意
金贵的转身
趁早排个退休计划
拒之门外之后
北京,THANK YOU
路边的电子牌
旅游门票一箩筐
打店
女孩富养男孩穷养
——生活的铜钿眼
女孩富养男孩穷养
甲方乙方
复式记账
亲夫妻,明算账
食堂是张经济牌
三岁的广告人
站在小屁屁上
一生要有两套房
“三十六只脚”
公开的私房菜
让鳜鱼站起来
没有活鸡的日子
北风响,进补忙
鸳鸯鞋
包包的风流
戒指也疯狂
雪茄点起来
养狗之意不在狗
存折
ATM
摇奖机
银行保管箱
两块钱
——铜钿眼的效应
谁牵动了裙子的长短
丁字的证明
两块钱
奥运奖金数一数
富翁的影响力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血,不是绿的
有人在动我们的“奶酪”
不愿见到的收藏
断裂的一卡通
分离负增长
襄阳路,就要远去
香港的书店
老店变脸
开茶馆,盼兴旺
链接就是财富
——铜钿眼新观察
链接就是财富
国际体育赛事成新宠
天底下没有免费餐
吃力不讨好的中国富人榜
打造钱胆
私人空间
公共面积
单位证明
年夜饭的口彩
大饼油条,城市小康的旗帜
翻上翻下的马桶板
给我个透明的痰盂
元朝有匹阿合马
职业枯竭症
人民与人民币
——铜钿眼面面观
我们的第五大发明
铜钿的闲话
钞票的单位
冷饮费
伙食尾子
小菜铜钿
私房钿
零用钿
一块钱
人民与人民币
“一粒米”
一分钱
压岁钱
外钞的记忆碎片
补贴一瞥
年薪认识
奖金印象
工资想像
算盘噼里啪
——远去的铜钿眼
“万元户”
先投机再倒把
报销单
算盘噼里啪
账房先生
账本琐忆
这气味,已经远去
保证书
“黄牛”
记账机
钱庄
储蓄所
扎钞机
钱柜
金库之锁
礼券
扑满
1937年的日历
银行人觅宝记
硬币之星
——老外的铜钿眼
硬币之星
隔壁的好东家
拖把的花样经
购物车里载商机
“生活”是“生”出来的
一套房,变变变
直觉生财
台布的一种铺法
妈妈们,变发明为财富
做穷人的生意
打开绿地
多伦多食记
吃在西班牙
欧洲夜火车
打“洋的”
走上高速路
里外都是人
在“云中牧女”的脚下
镇宫之宝
老外的旅游
几多名牌人和事
——铜钿眼大放送
钱扔在足球上,孰赚孰亏
握住足彩的手
行规追追追
屋顶花园之命
又见私塾
她是惟一的“专职角膜劝捐员”
从千万到零
几多名牌人和事
蓝领:到处都是我们的主场
给白领镶上金边
1995年的上海友谊商店
1994年的上海售楼小姐
1991年的上海滩上“食脑者”
1988年的上海讨债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