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否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
20世纪90年代,中国平均每年吸引400亿美元的外资。加入WTO后,吸引外资的水平还会进一步提高。中国之所以能如此,一是得益于劳工成本低,工资水平只相当于美国、日本的5%,墨西哥、匈牙利的1/3;另一因素则是近年社会相对稳定。然而,从长远看,这两个因素是相克而非相生的。如果10年后中国的工资水平还是这样低,这样“有竞争力”,说明大部分中国人没有从经济发展中获益,社会就会变得不稳定。如果中国能够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普遍提高,劳工成本的优势就会被削弱。中国必须发展出其他的优势来吸引外资。
另外,中国的外资,大多是随着跨国公司而来。这些大公司有力量和中国政府讨价还价,捍卫自己的利益,但一般中小投资者则远没有这样的信心。中国还不具Moran式的信誉和机制,使海外的中小投资者大规模地直接投资于国内的企业。这势必妨碍国内企业的成长,也是中国至今出不了世界一流大企业的原因之一。从外资的绝对数字来看,中国吸引的外资的确可观,但若以人均外资数额来看,就远远没有那么令人惊喜。比如过去4年间,520亿美元的外国投资涌人人口不足5000万的韩国,这就意味着韩国的人均外资比同期的中国高八倍左右。1900年,美国制造业的资本总额有100亿美元,但投放到美国经济中的欧洲资本竞达33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国还远远没有像19世纪末的美国那样,成为国际资本的聚汇之地。
反省19世纪以来的工业化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世界工厂”的转移,既决定于国际资本的流向,又决定于这一“世界工厂”所在国的本土企业的成长。当年美国靠的是欧洲的资本,但建立的是自己的企业,中国的外资,则是外国的资本、外国的企业。中国的国内企业,还远不具备从国际中小投资者那里直接吸取资金的能力。美国在20世纪末成长起来的中产“投资阶级”,在2000年春天以来的股市泡沫破灭中损失了50000亿美元的资产,但他们仍然拥有100000亿美元以上的投资,基本上相当于美国的GDP,是国际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中国的企业能不能从他们那里直接获得资金,将决定中国的企业能否与国际企业竞争,更决定了“世界工厂”是否能够在中国形成。
展开
F1大奖赛,是在足球之后,中国体育炫耀性腐败的又一登峰造极之作!
如果一味地“改善投资环境”,放任企业的低薪甚至欠薪,就等于把社会经济资源不正当地从个人和家庭长远的经济规划中提出来交给企业,鼓励其短期的经济赌博。
中国缺的,是农业的CEO。
我们应该看到,现在大城市街头那些可怜的民工,许多可能是未来的老板。我们毁了他们的前程,也就毁了国家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