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能否赶超日本:日本人眼中的中日差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0453590
  • 作      者:
    (日)唐津一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一本难得的对比教材,一面知己知彼的镜子。本书作者没有刻意去贬低中国来抬高日本,而是从日本民族的一些特性和一些具体的经济指标出发,来与中国进行比较,指出彼此差距,分析现状及未来走向。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很具体的日本国力分析报告,深入刻画了日本人的心理侧面。希望通过这本书能让更多真正爱国的中国人更深入地了解日本,知己知彼,发奋振兴中华。
  作者在书中阐述了以下问题及观点:
  ·“中国威胁论”及其背景
  ·中国能成为“世界的生产据点”吗?
  ·到底是谁在煸动“中国威胁论”?
  ·日本有而中国没有的东西
  ·中国“能够出让的专利”有多少?
  ·我所看到的“中国的弱点”
  ·中国人尽管会做生意,却不适合制造业
  ·只会照章办事的劳动者
  ·经常必须警惕“偷工减料”
  ·在日本“理所当然”的,在中国还难以办到
  ·数据显示出的“日本的优势”
  ·日本人要更加自信
  ·很喜欢悲观论的日本人
展开
作者简介
  唐津一,1919年出生于中国东北。从东京大学工学部毕业后,进入日本政府电气研究所,后就职于日本电信电话公司。1961年进入松下通信工业,1978年担任常务董事,1984年成为松下电器的技术顾问,1981年获得德明奖,1986年担任日本东海大学技术开发研究所教授,1998年成为东海大学教授,现在为该校名誉教授。
  主要著作有《日本经济德基础能力》(日本经济新闻社)、《通货紧缩下德繁荣》(PHP研究所)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能否赶超日本:日本人眼中的中日差距》从日本民族的特性和具体的经济指标出发,与中国进行比较,指出彼此的差距,分析现状及未来走向,提供了具体的日本国力分析报告。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能成为“世界的生产据点"吗?讲到这里,大家也许可以明白中国工业生产之所以取得飞跃性发展的背景了。那是因为:在这个国民所得连续上升、人口占全人类l/5的巨大市场上,日本、欧美企业群纷纷以获得市场为目标而展开本地生产;另外还有当地劳动工资很廉价这个原因。诚然,假定劳动者的质量没有什么差别,那么,在组装同样产品的时候,人工费便宜的一方是有利的。现在在日本,从大人到小孩子都很热衷去购买附带赠送玩具的食品,即所谓“食玩”,而如果不是中国制造,是不可能拿来随着食品随便赠送的。这些东西在细部上漆的工艺等无论如何也需要人手来进行,这要在日本制造,人工成本太高,那就不划算了。同样,在需要缝纫的纤维加工业,在日本进行制造也将是成本非常高的。所以,如果没有中国这个生产据点,优衣库(uNIKuLO)公司那样的飞跃发展是完全难以想象的。到现在,在日本的超市中销售的大众服装,几乎都是中国制造的。
在制造玩具和服装这样的轻工业中,由于无论如何都需要人工来操作,所以在制造成本中占据的人工费就不可小看。可是,如果是在以高科技为代表的附加价值很高的制造业中,那么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比如,日本的企业正在逐步走向生产设备的自动化和无人化。总而言之,那就是让机器来进行生产的一种概念。全世界机器人的70%都在日本工作,也就反映出了这样一个事实。到了这个地步,人工费的便宜也就再没有什么魅力了。稍微加以训练而谁都可以操作的工作,如果在整个制造工序里包含很多,那么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就很有决定力。而如果是整个生产线只需要极少数人的那种生产设备,那么需要的就是有高度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因为几乎都不需要人工了,所以即便支付给这些高素质劳动者很高的工资,也是可以产生利润的。实际上,如果我们到那些日本在世界上具有竞争力的领域的工厂参观,就会为那里的工人人数之少而感到惊奇。其实,要用高度的生产技术并高效率地生产产品,那就需要实现无人化和自动化。而在这样的一些领域,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则并不具备优势。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我在这里介绍一下。日本的电力基础设施拥有世界顶级的高品质。什么是高品质呢?就是电压持续稳定,那种称为“瞬间断电”的现象几乎没有。这在运用高科技进行生产的工厂车间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出现人难以察觉的那种电压变化和瞬间断电,计算机系统就会出现麻痹和错误。在最新式的现代化工厂,使用了许多计算机对设备进行控制和监视,因此,对于供给的电力非常敏感。然而,中国的电力在这个问题上还很不严格,在我去参观他们的工厂的时候,就出现过瞬间断电的现象。如果仅仅是用电加热棒和转动马达,这样的情况还不至于引起问题。可是,要制作高附加值的高品质产品,就需要日本这样非常纤细的工作环境了。此外,还有一个通信环境基础设施的问题。在中国,移动电话能够迅速普及,当然有国民可支配所得增加的原因,但也应注意到固定电话网络不发达这个背景。建设计算机网络需要公用通信线路和专用线路的基础设施,如果这些东西不够,那么要进行高水平的生产是有困难的。在日本最现代化的工厂里,供应零部件和原材料的协力企业之间,都用计算机网络联系起来,平常就可以瞬间地进行复杂的彼此沟通。所以,如果没有值得信赖的通信网络,结果只有依靠过去的旧式电话和传真机等来进行交流。关于这个问题我在后面还要详细谈到。
日本人是世界上最适合制造业的民族。大家都把为制造最好的产品进行努力当作是理所当然的,而且很自然地去干好超过公司所要求的水准的工作。他们表现出的灵活性和随机应变全是自发的。
比如,支撑着日本经济高速成长的项目中,有一个所谓的“质量检查小组活动”。工厂的工人们在工作之余去干超出自己职位规定以外的工作,而且没有任何不满。这一点是让欧美的企业经营者们感到很不可思议的事情。日本制造业的水平之所以能够到达现在的水平,这一点因素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那么,我们能否在中国的劳动者身上也期待与这些同质的东西呢?回答是否定的。这并不是中国人怎么样的问题,其他国家也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日本人很独特。不管是否自己希望这样,日本人生来就擅长制造业。因此,假如真的存在着中国要在制造业的领域赶超日本的可能,那么除了刚才所说的基础设施的问题外,中国在劳动者的素质方面,还必须想出有效的改善方法来。
总结上述内容可以认为,中国的制造业还处于发展中的阶段,即便我们可以想象它今后的成长,但是并不等于就可以赶超日本。倒不如说我们可以预想日本将更远远走在前面。但是,这里面当然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日本人必须继续像目前这样热心于制造业,而不要走向错误的发展方向。
展开
目录
译者序/l
原书前言/1
第一章
“中国威胁论”及其背量/1
手机、汽车等领域不断扩大的中国市场/3
中国能成为“世界的生产据点”吗?/10
日本制造业到海外属于“热面条快递”/17
到底是谁在煽动“中国威胁论”?/24
第二章
“中国威胁论”的谎言/33
日本有而中国没有的东西/35
人工费不过是成本的一小部分而已/44
不懂得制造业,就不可妄谈制造/53
眼睛可见的产品并不是一切/62
中国“能够出让的专利”有多少?/72
第三章
我所看到的“中目的啊点”/81
中国人尽管会做生意,却不适合制造业/83
只会照章办事的劳动者/93
经常必须警惕“偷工减料”/103
在日本“理所当然”的,在中国还难以办到/111
即便可以干同样的事,但十年后的技术却未必能开发/120
第四章
世界上日本的技术力量/129
日本的“世界第一”有这么多/131
数据显示出的“日本的优势”/140
世界上罕见的日本中小企业群/149
这就是日本的“制胜方式”/158
今后至少还能保持十年领先的产业领域/167
第五章
日本人要更加自信/175
动辄就喜欢说“日本不行”的知识分子们/177
很喜欢悲观论的日本人/184
不要被媒体左右,用自己的眼光判断/191
投资教育培养今后承担制造业的下一代/198
译者后记/20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