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和发展》将拥有包括研究者、学生和政策制定者在内的更多的中国读者,我对此感到十分高兴。其主要原因是我相信本书的整个分析框架以及其中的许多具体分析材料特别适合中国的发展模式,对那些有兴趣分析中国经济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人能有所帮助。<br> 从总体分析框架可以看出,本书与其他有关研究经济发展的专著或高级教材的区别在于它采用了动态演进的研究方法。例如,它着重分析农业社会通过二元结构实现向现代经济增长的转轨。许多经济增长和发展理论在本质上是与历史无关的,它们假定均衡状况且忽视制度维,而制度维倾向于在不同的经济部门行为中产生对称,本书提出另一种理论,认为市场出清假设在短期可能是不准确的,甚至当存在向新古典单部门均衡移动状况时,从长期来看也可能不是准确的,例如,在实现现代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本书坚持认为二元经济中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市场运行状况与城市非农业部门的截然不同,而且在后者的行为构成方面也存在重要差别。<br> 我已故的朋友、本书的合著者C.H.费景汉始终思考和研究转型经济的发展问题。我不敢称自己为中国经济问题专家,但我多次访问过中国,在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任教过,参加了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和中国教育部合作修订经济学课程的项目,并且一直跟踪和研读有关中国近25年经济发展的文献。如果我的理解是正确的话,这充分证明我的观点是正确的,即在人民公社时期和在1979年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期,大农业部门确保向每一个成员提供“饭碗”,而不是遵循“工资等于边际产品”的新古典规则。农业生产率超过工资或收入的变化为中国发展乡镇企业、服务和城市非农业活动提供了动力。中国是一个在转型中劳动力过剩的最好例子,不必把它作为同质的单一部门世界对待,但在这个劳动力过剩的经济中,农业、乡镇非农业、城市商业和城市非商业活动以非常具体和动态变化的方式随时间变化相互影响。如果我们将能够充分分析整个体系的运行,那么需搞清楚生产食物的农业部门和农村副业,合作制企业与私营企业、乡镇企业部门(或混合部门)、国有企业之间相互关系是如何变化的。<br>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本书在关注经济增长的同时,非常关注平等,消除贫困和人类发展,这些问题及其政策同样是整个分析的核心。增长是福利分配改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它由选择的增长路径的本质决定——而不是其速度,它与技术选择和技术变化方向之间的关联在本书中得到高度重视,而且,我认为,它是当今中国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br> 最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面对一个日益开放的世界,本书特别强调,尤其是在最后的政策部分,经济发展依旧主要依靠自身力量。虽然,贸易、外国投资、技术引进和人力资本流动对经济发展非常有帮助,但它们不能替代正确的国内经济发展政策和行为。
展开